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18篇
  89篇
综合类   30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and click polarity on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 in dogs were investigated to clarify the inconsistent nomenclature for each peak. Four positive peaks (waves 1, 2, 3 and 4) before a deep negative trough and a fifth positive peak (wave 5) following the trough we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BAEP in dogs, which were easily identified regardless of recording conditions such as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and click polarity. Additional peaks tended to be present when a noncephalic reference electrode and/or single-polarity (rarefaction or condensation) click stimuli were used. The Roman nomenclature for the individual positive peaks of BAEP in dogs is confused owing to variations in the observed waveforms among researchers, but click polarity and/or reference electrode position can explain all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variations in BAEP waveforms in dogs. When the criteria concerning wave V in the guidelines of BAEP in human beings are applied to avoid further confusion of Roman nomenclature in dog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basic five positive peaks (waves 1, 2, 3, 4 and 5 as identified easily with Ai-Vertex configuration and alternating clicks) are designated as waves I, II, III, V and VI, respectively. Wave IV (wave 3b) occurs occasionally before wave V in dogs.Abbreviations BAEP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 dBHL dB hearing level - IPL interpeak latency - Ai the caudodorsal end of the zygomatic arch ipsilateral to the stimulated ear - Nape the neck over the spinous process of the fourth cervical vertebra  相似文献   
2.
香花植物在园林景观中满足了人们视觉感官与嗅觉感官的双重要求,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海口市5所大型综合性公园的香花植物进行调查,为推动其在海口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所调查的公园有香花植物45种(含1变种,2栽培品种),隶属于29科39属,以乡土植物为主,木本植物居多;多集中于夏季开花,花色以白色为主;花香从微香型到浓香型,以芳香型为主;主要有闻香主景式、点缀配景式两种配置形式。另外,香花植物种类偏少、种植面积小、花色单调等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西方墓园形式的趋于生态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绿葬"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形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应用,并迅速发展,前景良好。现对"绿葬"的概念和形式做以简要介绍,列举了树葬、鲜花葬、草坪葬等绿葬形式在墓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对此种新型丧葬形式的发展前景作出了简要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各种形式在规划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以期对现代生态墓园建设提供参考和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3-RPS并联机构奇异位形及工作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求解并联机构无奇异位形工作空间的方法。通过分析3-RPS并联机构在奇异位形时动平台的微分运动与结构约束及关节约束的关系,得到机构奇异位形判别方程和奇异位形曲面方程。探索了工作空间边界,综合分析了机构奇异位形与工作空间的关系。合理选择机构结构参数和关节变化范围,得到了无奇异位形的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双星型和双环网络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双星网络结构适合于控制中心集中、网络结构要求扩展性高的系统,双环网络结构适用于系统安全稳定性高,控制中心可分散,扩展要求低的系统,基于以上分析,采用了双星型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具有高可靠性、多层网络冗余、先进的容错技术、高度的网络内部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摄像头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拥有Web服务器及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功能,远程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可实时监控远程的视频图像。本文构建了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了以SH4-DSP处理器SH7760为中心的嵌入式体系的硬件结构,并通过软件实现嵌入式web服务器及视频服务器。系统成功运行表明其在变电站的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窄缝式挑坎体型及动水压强特性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窄缝式挑坎的体型布置、动水压强特性等资料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对窄缝式挑坎的体型布置和反弧收宿段动水压强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将反弧收缩段的窄缝式挑坎动水压强分为两部分:一为反弧段曲率边界引起的离心惯性力,二为窄缝挑坎水流横向收缩产生的附加动水压强。通过分析研究和水力模型试验,提出了窄缝式挑坎最大动水压强的估算式。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框架理论的变电站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框架理论的变电站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用框架知识表示法来描述电力系统的设备参数,建构了一个直观的、层次分明的数据结构。通过融合框架理论于面向对象的语言VC 中,开发出了一个集通用、实用、智能于一体的操作票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9.
坡沟系统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的地貌单元,也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植被和梯田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控制和生态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量评估林草、梯田对坡面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措施协同配置问题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植被和梯田的格局和配置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4种措施:上坡位植被(措施A)、下坡位植被(措施B)、梯田(措施C)、梯田+植被(措施D)对细沟侵蚀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植被覆盖度下,下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较上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减小量更大;2)第1次降雨中,侵蚀率最大值达到3 500 g/min以上,第2次降雨过程中侵蚀率最大值仅为1 100 g/min以上,在各产流时间内第2次降雨侵蚀率均为第1次降雨侵蚀率的1/3~1/2;3)对于各措施下细沟沟长发育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措施A(6.55 cm/min)、措施C(5.71 cm/min)、措施B(3.60 cm/min)、措施D(2.69 cm/min);4)梯田与植...  相似文献   
10.
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物种种类相对较少,红豆树、榕冬青、青冈栎、苦槠4个树种在乔木层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四者是红豆树群落的主要共建种;木荷、朴树、樟树、米槠、广东润楠、南岭黄檀6个树种的重要值分别为4.0、6.1、6.1、3.2、3.1、3.0,在红豆树群落中的生态环境资源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红豆树在群落中处于乔木上层,为林中霸王木,具有较显著的相对优势度,成林后对光照条件的竞争具有绝对优势。红豆树群落乔木层的垂直层次结构中,上层木为红豆树和米槠,中层木为榕冬青和青冈栎,苦槠、木荷、朴树、樟树、广东润楠、南岭黄檀为下层木。红豆树在群落中的水平层次地位最高,榕冬青、青冈栎、米槠次之。乔木层中处于上层地位的4个树种在灌木层中,其幼树的重要值仍然位居前列,红豆树、青冈栎、苦槠、榕冬青的重要值分别为7.94、5.94、2.57、2.48。可见红豆树群落的自然演替趋势仍然以红豆树、青冈栎、榕冬青、苦槠为主要共生结构,在无干扰状态下红豆树群落能够实现自然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