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7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600篇
农学   574篇
基础科学   138篇
  227篇
综合类   3572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1477篇
园艺   410篇
植物保护   43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甜樱桃味美、营养价值高并含有褪黑素。硒元素是人体必需元素,也是植物有益元素,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富硒高褪黑素甜樱桃将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也是育种科学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褪黑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途径尚未全面清晰,硒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贮存也未完全明确。本文从甜樱桃的营养、观赏和应用方面明确了甜樱桃具有的价值;从富硒水果的价值、硒对甜樱桃品质及褪黑素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生产富硒甜樱桃较为容易,而要达到高褪黑素水平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植物体内褪黑素合成途径、甜樱桃褪黑素合成途径、硒对甜樱桃褪黑素合成途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明确植物体内褪黑素合成途径具有多样性,硒调控植物体内褪黑素含量具有复杂性,为硒调控甜樱桃褪黑素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2.
病原微生物荚膜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支原体、部分真菌等菌体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荚膜多糖有助于菌体抵抗干燥和低温等不利环境,并通过在菌体表面形成物理屏障阻碍宿主补体的杀伤与吞噬作用。在长期多种应激-压力环境下,病原菌已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并促进宿主感染;在非病原微生物中,荚膜多糖可正向调节宿主免疫作用,并拮抗机体免疫因子,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本文将结合本团队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荚膜多糖的结构、合成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免疫逃避机制和致病机制,特别是荚膜多糖正向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及其应用潜力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园艺作物挥发物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物作为其重要的次生代谢物,主要包括绿叶挥发物、萜类挥发物和苯环类化合物,对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三级营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其合成调控机理,对探索其在植物防御以及生长发育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园艺作物挥发物是影响其品质、功能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成分。为此,本文对园艺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合成途径以及调控机制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其生物学方面的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近日,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和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治疗Ⅱ型糖尿病原创药物——西格列他钠(CS038),获准6月下旬正式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目前唯一自主设计合成、并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和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是由深圳微芯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色素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植物并不像你所想的那么愚蠢。事实上,科学家现在正逐渐意识到植物是复杂的生物体——它们可以看到东西,有嗅觉、味觉、触觉,也许还有听觉。 触觉 植物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能手。最著名的食肉植物捕蝇草在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触觉,所以当昆虫掠过它的“触须”时,它的“下巴”就会合上,不幸的昆虫就成了瓮中之鳖。达尔文是最早指出这种行为是模仿了动物的神经系统反应的学者之一。曾有医学生理学家给捕蝇草绑上电极,当捕蝇草的触须被碰到时,便会产生类似动物神经冲动的电脉冲。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构建磺胺二甲氧嘧啶免疫抗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合成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免疫抗原的有效途径,采用重氮偶合法和戊二醛法分别合成SDM免疫抗原,并对其结构特征、光谱特征和SDM结合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合成SDM-BSA中采用重氮偶合法比戊二醛法好.  相似文献   
10.
槟榔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槟榔红色素(areca red pigment,AP)对 DPPH·和·OH的清除能力、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能力、对Fe2+的络合能力,并测定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槟榔色素对DPPH·、·OH的清除能力较强: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能力很强,抑制率高达79.84%;与VE、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BHT相比,槟榔色素的还原力、对Fe2+的络合能力较弱.说明槟榔红色素是较好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