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语言,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因此,学好《机械制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化和多样化,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办学质量逐渐被大众关注,与课程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评价方式尤为重要,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工科类院校更是如此。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部分工科类专业,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进行工科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针对工科大学生和艺术类大学生,从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活跃度差异、导致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课堂实践教学经验,对工科大学生和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提出对策建议,构建分别适合这两个学科大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的教学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4.
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虽然经过推进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逐渐实现,但在实施阶段,发现由于学科的差别导致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推进较为缓慢,隐性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教师育人意识、思政元素挖掘动力、示范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制约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进一步推进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坚持持续改进反馈机制的解决对策,期望实现工科类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发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是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提出从健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学术活动5个方面加强工科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工科院校"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技能+管理"类创新型人才。本文分析了"双创"教育融入工科类院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必然性和客观必要性及创新创业意识对工科类院校大学生的重要性,对如何将"双创"教育融入到工科类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众化教育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在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发展入手,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首先,立足校内平台,通过实行“3+1”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对外开放实验室、建立校内创新基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等途径,实行学研结合。其次,依托企业平台,通过采取全程参与方式、智力借用模式、先期聘用模式、悬赏攻关模式等,推行产学联合,从而为工科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廖先莉  唐琳 《南方农机》2022,(4):170-17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一直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基于此,课题组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分析了现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