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医生普遍认为,白天过于困倦是睡眠不足的主要迹象。但新的研究指出,不管一个人睡眠如何,白天困倦很可能是抑郁症或糖尿病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蜂群缺蜜、断子 ,受巢虫、蜂病严重危害 ,箱内蜂脾少 ,新王无处产子 ,群内闷热通风不良以及蜂群受到不断惊扰 ,怪异臭味刺激 ,蜂群巢门前及上方有不利定位及飞翔的障碍 ,盗蜂经常侵扰等不良条件影响时 ,不论是单方面因素或是上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对于具有喜分蜂爱逃亡 ,不断寻觅最佳生态环境 ,生活选择性强的中蜂来说常常会弃巢外飞。观察表明 :中蜂的飞逃呈现季节性 ,还具有连动性。蜜蜂的逃亡多发生在酷暑炎热 ,蜜源缺乏 ,天敌猖獗的渡夏期以及缺蜜的秋季。而那些缺蜜受盗蜂为害的小群和交尾群及新王无处产子的繁殖小群是蜜蜂逃…  相似文献   
3.
足够优质的群内贮蜜是蜜蜂抗御严寒,维持生命、安全越冬的基本保证。正如许多有经验的养蜂者所言。越冬失败全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冻死的而是饿死的,只要群内有糖,过冷时蜜蜂就会大量耗糖产热,调节巢温,维系生命。尤其是天气稍转暖,蜜蜂活动量增大,耗蜜量亦增大的越冬后期是决定蜂群生死存亡的关键期,如果养蜂者管理稍有懈怠,滞后,蜂群缺蜜受饿甚至死亡已上升为蜂群管理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4.
机械车辆用滑动轴承的损伤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承(瓦)早期损坏比滚动轴承烧毁要常见得多,因此预防轴承(瓦)早期损坏很重要.轴承(瓦)的正确维护是减少轴承早期损坏的有效途径,也是延长轴承寿命的可靠保证.因此,在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中,必须注意轴承的合金表面、背面、端头及边缘棱角处的外观形状;如有异常或出现过半磨损的征兆,就要认真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轴承的工作条件,重视对滑动轴承早期损坏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奶牛胎儿干尸化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8日,双城镇承恩村,徐某家一头5岁、第3产荷斯坦奶牛,已经过预产期还没有分娩表现,畜主前来求助. 1 主诉 经畜主介绍,这头奶牛配种后,两个半月后经人工授精员检查该牛确定已经妊娠.5个月左右该牛有过一次高烧,经治疗痊愈,但腹部不如以前大了.已经妊娠290 d,还没有产犊征兆.  相似文献   
6.
王振利 《水产养殖》2009,30(11):18-18
在鱼类生长高峰季节,鱼类产生大量排泄物,大量腐殖质的发酵及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容易造成鱼池水质变坏,  相似文献   
7.
焦宏 《农家参谋》2014,(10):27-27
<正>8月以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防办已先后召开会议要求关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另一方面,6月以来,干旱袭击了中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带来的气象干旱蔓延十三省区,使处于成熟关键期的秋粮等农作物遭受"成长的烦恼"。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初步成形。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根据国家气象部门分析和遥感卫星监测,厄尔尼诺事件将会在10  相似文献   
8.
<正> 1 三文鱼发病前一般有如下征兆1.1 鱼离群游于水面、排水部的鱼或在池壁、池底缓游的鱼增多。1.2 游泳方式异常,出现突进式、旋回式、竖直上下式、曲体或侧体游动或擦磨游动。1.3 活泼度集群性下降,摄饵反应迟钝、摄饵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杭凡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2):37-37
全国各地均在养殖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在饲养过程中,南美白对虾发病前的常见几种征兆值得注意的?抗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陈风先生总结了5种征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