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3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林业   1180篇
农学   344篇
基础科学   433篇
  2115篇
综合类   4415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306篇
畜牧兽医   636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886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40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584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1971~2010年邯郸地区16个气象台站的日最高气温、14:00时空气相对湿度和14:00时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邯郸市干热风发生日数和干热风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邯郸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周期性。结果表明:邯郸市轻度、重度干热风的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2.6 d和1.4 d,在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到东南逐渐减少;轻度、重度干热风天气过程的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9次和0.5次;从1971年至2010年,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很明显,均呈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轻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5年和2.0年的周期,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0年和2.0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沿黄河南岸6个区(县)1997、2009、201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Frag-stats和ArcGIS软件,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对生态空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揭示了郑州市沿黄河6个区(县)景观格局变化对黄河生态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7~2019年郑州市的快速发展使沿黄河大面积区域从郊区变为城镇,耕地面积占比由49.2%下降至21.4%,建设用地占比由5.36%上升至28.52%,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状态,相互之间转换频繁;(2)1997~2009年,研究区处于无序蔓延的城市扩张状态,2009~2019年研究区内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开始注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3)研究区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空间分布不集中,连通性较差;(4)黄河南岸大堤外5000 m范围内生态空间被不断侵占,生境质量和连通性差.受人类活动不断增强的影响,近22年黄河南岸郑州段景观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不断被城市发展用地挤占,必将削弱黄河生态屏障功能,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1961—2018年黑龙江省干湿气候的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粮仓和东北亚生态屏障,旱涝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区域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格局特征,根据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I_(SP)),利用气候趋势、Mexican Ha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近60年的气候干湿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8年,黑龙江省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I_(SP12))值在波动中呈微弱的增加态势,气候状况总体表现为湿润化趋势;季节尺度上,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湿润化趋势较明显,均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夏季总体呈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年尺度I_(SP12)存在7 a主周期、28 a次周期,春季I_(SP3)(3个月尺度的I_(SP)值)存在24 a主周期,夏季I_(SP3)存在7 a主周期,秋季I_(SP3)存在7 a主周期、3 a次周期,冬季I_(SP3)存在28 a主周期、2 a次周期。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年和季节气候在其主周期内均将处于湿润期。年气候干湿状况的空间变化具有3种典型模态,4个季节则均具备2种典型模态,年和四季的第一典型模态对应的典型场分布均为正值,具有全局一致型的空间变化特征,年季节尺度的气候整体干湿变化基本同步。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区是区域气候干湿变化的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5.
应用平均拥挤、聚块指标和Lwaom-x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东方钝终螨在柑桔树内的扩散趋势和在树内的格局.结果表明,该螨在树内各方位丝聚集状态,其中,在柑桔树中方和上层的聚集强度最大,在9~10月之间,有随时间推移,出扩散向聚集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盛炜彤 《林业科学》2005,41(5):138-138
这是一本由以王豁然、江泽平、李延峻3位引种研究员为首的专家群的专著,2005年7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与过去关于树木引种的著述相比,在引种理论评价理念上有新的发展。作者认为,过去人们关于外来树种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常常存在片面性,应该全面看待外来树种的价值,既要充分估价外来树种的社会经济价值,特别在人工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重视其生物学的影响。因此作者总结了长期引种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植物地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与评价外来树种。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很有价值的观点,是对评价树木引种效果在理论指导上的提高与发展。从…  相似文献   
7.
《林业工作研究》2005,(5):10-12
在林改过程中,崇义县紧扣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要求,坚决兑现减负政策,大幅度让利于民,实现了全县林业经营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8.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 ,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 ,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 1 ) 1 987年至 1 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 ,在冲积平原上下降 ;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 ,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 ,其他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 ,水域各带基本不变。 ( 2 )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优势度上升 ;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 ,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 ,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10-14
第二部分 “十五”期间主要指标增减情况 1水产品总产量分布与构成 1.1产量分布格局变化不大 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与2001年相同,依次是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江苏、湖北、广西、安徽和湖南(见图1)。2005年上述10省(区)产量合计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为83.98%,比2001年降低了2.15%。  相似文献   
10.
谭镜明 《甘肃农业》2006,(6):143-144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旅游市场从1980年起的两个阶段中。客源规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进状况。包括海外和国内游客规模在时间上的演进和海外游客规模在空间上的演进三大类规律。研究意义在于:探索西藏旅游业的历史进程.并为青藏铁路通车后发展西藏旅游业的产业形态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