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1篇
  5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规划的以港口、开发区等为中心的滨海新区,它的建设将是天津城市发展东移的重点.基于天津市海岸带属淤泥质海岸带的特殊性,以及绿化工作的特殊性等,作者对在海滨地带建设高尔夫球场从经济、环境条件和技术上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并建议最好能避开在海边上新建高尔夫球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里下河地区暗管排水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我们于1998~1999年,连续两年进行暗管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井暗管整治隧道内排水不良施工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针对隧道内侧沟堵塞,排水不畅,道床翻浆冒泥严重并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情况,探索采用密井暗管进行隧道病害整治,并按要求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这次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为采用密井暗管法整治隧道内排水不良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麦单产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对灌区提升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河套灌区对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对2000—2010年灌区春小麦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进行探讨,并模拟评价了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W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布式模型在河套灌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春小麦种植条件下,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推荐采用田间排水暗管的规格为间距100.0m或75.0m,埋深为2.5m。相比现有排水系统,采用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春小麦多年平均作物产量提高了18.5%,多年平均WP提高5.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五四农场新围垦区存在的渍害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内河水位,实施暗管排水具有明显的降渍脱盐,增产效果,将大麦受渍时间缩短为3天,1m土体含盐量由试验前的0.235%降到0.15%以下,大麦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6.
作者选用电解液模型对农田排水暗管的五种结构处理进行了三维渗流测试,揭示了其渗流场的基本形态及势场变化规律,定性地描述了此五种暗管结构排水性能的优劣,同时采用能综合反映暗管排水性能的流量系数值,对不同结构在各种参数组合条件下的排水性能作了定量的分析对比,结合以往室内砂槽试验成果,提供了合理的暗管结构设计依据。此外,应用保角变换法求得了仅有纵缝和全管壁进水的两种结构的二维渗流量解析式,并通过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推导出三维渗流量的近似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丘陵梯田由于长期受不同水、气、热条件的形响,形成了土壤肥力差异,造成了梯田各部位间作物产量相差悬殊,严重影响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的均衡增产。通过塑料暗管的埋设,有效地控制了田间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明显下降,土温上升,促进土壤养分的矿化,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环境,收到极其明显的增产改土效应。  相似文献   
8.
龚志宏 《吉林农业》2010,(10):182-183
素砼暗管在西北冻土地区比明渠在工程造价、运行管理、防渗抗冻、有效使用年限、管理运行总费用、节水输水能力、水流特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在盐碱地改良中,膜下滴灌“有灌无排”模式仅调节耕层盐分分布,并不能将盐分排出土体,长年灌溉容易引起爆发式积盐的风险,而暗管排水是目前公认的改良盐碱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将膜下滴灌与暗管排水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膜下滴灌良好的抑蒸增温、节水抑盐等优势,同时利用暗管将淋洗盐水及时排出土体,使盐碱化土层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已在新疆盐碱地区开发利用中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灌区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对该灌排技术的响应研究,以期为新疆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拉链式塑料暗管成管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链式塑料暗管排水是新开发研制的农田排水技术。研究人员对用于解决该技术的关键设备———成管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研制出Φ50和Φ30成管器,取得了塑料管材扣合紧密不开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