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09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85篇
  28篇
综合类   42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种苗生产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现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林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种苗生产供应和运行机制。1995年《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和1996年《林业部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下发,加快了种苗生产经营机制改革的进程。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应有多种实现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种苗生产供应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种苗生产建设和经营机制改革出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和特点。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黑龙江省把解放思想、更…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我区造林绿化的步伐,以适地适树,速生、丰产、抗寒、抗病虫害为宗旨,天水市秦州区从北京成功引进四倍体刺槐,全部采用嫁接繁殖法,已培育出1.5米~3米高树苗15万株,1米左右小树苗10万株。  相似文献   
4.
百合以采收鳞茎供食用,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怕强光、高温,耐弱光,与林果间套栽培经济效益好。现将百合与林果间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06,(12):39-39
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后3年内,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林业、科技等5部门将利用财政、税收、科技、金融、服务等政策,对枸杞、葡萄、红枣等特色林果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和自治区级品牌、驰名商标的企业和组织,给予20~50万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6.
季永华 《农家致富》2006,(22):36-36
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林农复合经营技术、林牧复合经营技术、林果复合经营技术、林渔复合经营技术:其相关配套技术我们分3期刊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孝坤 《农家致富》2005,(24):37-37
在江苏省金湖县闵桥镇,人们只要一提起“树苗大王”王培,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伙儿都说他培育的树苗是顶呱呱的。今年59岁的老王从1985年开始育树苗,至今已经整整20个年头了。现如今他已由起初单一育“72杨”的几亩地,发展成为占地50亩,固定季节性工人12名,近10个杨树优新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桃树的嫁接,一般果农习惯采用春夏两季嫁接,其实秋冬季也可以嫁接,这样能增加收益。一年四季嫁接的桃树,树苗同样生长旺盛,而且结出的桃果大、皮薄,味道也比未嫁接的桃果甜。  相似文献   
9.
林果套药材"三种两收"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天然林保护”三大工程的实施,苗圃、林场、果园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单一苗木果林生长周期长、见效慢,造成已栽种的经济紧张,没栽种的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我国三大工程的进展。为解决这一矛盾,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探索出下列“林果套药材,三种两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双赢高效、林茂药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