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塑料与稻壳共燃的氮氧化物生成规律,在自行设计的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二者的共燃实验。研究了温度、塑料粉和稻壳的混合比例及过量空气系数对NO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NO生成量升高;随塑料粉与稻壳混合比例增加,NO生成量呈降低趋势,且NO的生成量低于二者单独焚烧时生成量的线性叠加;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加,NO生成量降低。为寻找二者共燃NO生成的一般性规律,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了NO生成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欧美国家最新实施的排放法规,都要求大幅减低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的排放量,Perkins产品营销经理丹尼斯表示,Perkins针对此严格标准成功结合多种技术和部件,深信这些优化方案能确保其新一代发动机不但能达到指定排放指标,性能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柴油机排放颗粒物已成为大气中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颗粒物或黑碳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影响,排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NO_X)是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柴油机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要求,提出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的工艺路线,以及适合现阶段柴油机应用后的处理系统方案,对于降低柴油机污染物排放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雾霾(wùmái,英语表达为smog/haze),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自然源和人为源,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方荣楠 《渔业现代化》1999,(4):44-44,24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也强烈要求船舶减少柴油机氮氧化合物(NOx)及氧化硫(SOx)的排放。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7年9月通过有关限制船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决议,即对船舶柴油机排放NOx和SOx的量均有相应的规定。对于NOx的排放,根据转速大小.规定最大允许值在17~9.8g/kWh之间(图1)。还提出控制NOx排放的技术代码,由相应所在国认证,并定期由所在国与航行到他国的管辖国进行检查计测,主要还是控制所使用的燃油状况.为此各国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法规。1NOx排出浓度与排出量N…  相似文献   
6.
根据哈尔滨市环境空气监测材料,对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要污染物质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以一、四季度较高,空间分布上以道里区、道外区及太平区污染严重,南岗区污染最轻;氮氧化物在供暖期的一、四季度明显高于非供暖期的二、三季度,空间分布上以道里区、道外区污染相对严重;总悬浮颗粒物(TSP)以供暖期及初春秋末污染严重,空间分布上各行政区间差别较小。根据城市污染状况,笔者还对环境空气污染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由车用6110直喷式柴油机改造的单缸柴油机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和高速小负荷工况下,微粒的排放量较大;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下,NOx的排放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伴随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污染,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重量捕集法等方法,测定了德州学院校园周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了解和分析德州大气污染的状况,并指出各类污染物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了Urea-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然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国Ⅳ柴油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稳态循环ESC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开环控制策略下的SCR技术能使NOx排放降低率达到65%以上。同时对尿素与燃油的消耗量以及氨气的泄露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本套SCR系统消耗的尿素水溶液仅占燃油的5.8%,即柴油车运行100 km大约消耗2.5 L尿素溶液,且系统氨的排放小于10×10-6。  相似文献   
10.
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抑制寒地稻田N_2O排放增加水稻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4种水分管理模式,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田间观测寒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特征,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地稻田N2O排放的影响及N2O排放对土壤环境要素的响应,同时测定水稻产量,以期为寒地稻田N2O排放特征研究提供对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N2O排放的高峰均出现在水分交替频繁阶段,水稻生育阶段前期,各处理N2O排放都处于较低水平,泡田期几乎无N2O排放。与淹灌相比,间歇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增加47.3%,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使N2O排放总量减少40.7%和39.6%。寒地稻田N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关系密切,与土壤10 cm温度显著相关(P0.05)。水稻生长期间各处理N2O排放顺序间歇灌溉淹灌,二者均显著高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P0.05)。各处理水稻产量以浅湿灌溉最低、其他方式差异不显著。可见,间歇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但会促进稻田N2O的排放。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效应的需求下,控制灌溉为最佳灌溉方式,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寒地稻作区选择节水减排模式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