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8篇
  10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雨水集流工程中沉沙净化设施的配套修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首次实地对雨水集流工程中的沉沙净化设施-沉沙池、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路等进行研究并附以实例加以证实,必将有助于雨水集流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城区的西部,区域内有玉清湖水库、沉沙池、玉符河和小清河。湿地公园紧靠黄河右岸,黄河下游最大支流玉符河穿过公园,而玉清湖水库则是引黄供水工程调蓄水库,为济南市重要的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泥沙与黄河水密不可分,引黄必引沙。通常采用的泥沙处理方法是在引黄灌区的上中游修建沉沙地集中沉沙。这种仅以沉沙为目的的泥沙处理方法负作用太大。提出了适合开封地区具体条件的更为主动的开发型泥沙处理方法-沉沙是手段,利用泥沙是目的。利用泥沙制砖来获得收益是更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的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小型自排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然后以物理模型对小型自排沉沙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小型自排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开发场平工程沉沙池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化开发场平工程沉沙池设计中的流量标准,容积条件涉及的侵蚀强度、泥沙沉积水动力学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深圳市花岗岩风化物赤红壤典型泥沙颗粒级配条件,提出了沉沙池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研究实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途径,首先分析了采矿迹地的水土流失特性,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沉沙池来测定采矿迹地的土壤蚀模数,最后设计出生物和工程措施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大大降低了该区的年土壤侵蚀量,年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41905.33-5443.41t/(km^2.a),降低至694.32t/(km^2.a),已接近无明显流失状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不过生物措施只强调种草种树是不够的,而要在其上真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果树,这样才能促进治理者对该区的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窑窖集水工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窑窖集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沿路水窖布设过多、集流场建设滞后以及目前窑窖施工、沉沙池设计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在具体分析集流场集流潜力和用水量基础上 ,针对沿路水窖布局提出了科学密度指标体系。作者还对水窖工程技术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并推荐迷宫式沉沙池以完善目前窑窖工程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因自然降水与作物生育期需水分不平衡,建造一套集雨蓄水灌溉系统可调节平衡.这种调节性灌溉,可以说灌的是"丰产水",在特别干旱年份又可说灌的是"保命水".该技术措施适宜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旱作区果园运用. 一、集雨系统:尽可能充分利用路面、村庄和坡面等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在自然条件差的地方可考虑修建人工集雨场;如秋季果树需水量较少时,在果树行间铺塑料薄膜,把秋季果树生长不太需要的自然降水收集起来.  相似文献   
9.
针对引黄灌区一种新型重力式沉沙池开展研究,这种沉沙池通过在沉沙池中布置斜管缩短泥沙沉降距离,进而提高沉沙池沉沙效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利用Star-ccm+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河套灌区斜管式重力沉沙池的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斜管式重力沉沙池流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沉沙池斜管区域流态比较稳定,有利于泥沙稳定沉降;沉沙池首部与斜管区前部底端与后部顶端存在的旋涡区不利于泥沙的稳定沉降;池尾溢流堰的吸水作用影响了斜管区域的流态稳定,降低了泥沙沉降效率.研究表明,该型沉沙池下一步需要对调流板孔洞布置形式、斜管布置高度、溢流堰位置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杨晓军 《节水灌溉》2016,(11):118-120
微灌用新型沉沙池是一种新型泥沙处理设备,地表水资源经过它处理后可直接作为灌溉水源进入农田微灌系统。通过原型观测实验分析,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的泥沙沿程分布情况和水流含沙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沉沙池,新型沉沙池对泥沙的沉淀效果更明显,泥沙颗粒自池首至池尾的沿程分布表现出由大到小变化规律,且渠尾出池水流的悬移质含沙量明显减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