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和水分含量对饲用大豆浓缩磷脂黏度的影响,发现Na 能提高浓缩磷脂的黏度,而Ca2 能降低浓缩磷脂的黏度。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塑性浓缩磷脂,添加0.4%的氯化钙或添加3%大豆油脱臭馏出物能显著降低低水分塑性浓缩磷脂的黏度,使其流态化。但对于高水分塑性浓缩磷脂,其作用不明显。0.3%的氯化钙和3%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复合使用能使塑性浓缩磷脂的黏度降到2000cPa.s以下,而且长时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复水能力和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波干燥对脱水蔬菜复水能力和应用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在单位质量微波功率为0.6、0.9、1.2 W/g的微波流态化干燥(MFD),及在75℃电热鼓风干燥(AD)条件下干燥姜片的复水特性。试验发现,微波干燥姜片的复水能力要弱于热风干燥。随着水浴温度的升高,各组产品的复水能力增加,复水比之间的差距缩小。经动力机械分析仪(DMA)测定复水姜片的蠕变特性,微波流态化干燥所得姜片在复水后的硬度大,在不同微波功率间的差异不明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现,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微观结构变化远大于热风干燥。结合干制品的复水和蠕变过程,分析认为姜片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水分的渗透与吸收。复水能力是脱水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改进后的微波-电热鼓风干燥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改善微波干燥产品的复水能力。  相似文献   
3.
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工艺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下,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工艺和品质。在工艺参数比较适中的0.7 W/g的微波功率下,姜片流态化干燥时间为1.83 h,与75℃热风干燥相比干燥时间缩短了6.67 h,且维生素C保有率优于热风干燥。然而,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微观结构和复水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干基含水率降到200%以下,姜片的感官品质变化很快。发挥微波流态化干燥的相对优势,需要控制干燥后期的降水速度,这也是改进工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木屑炭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采用流态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载气流量、水蒸气流量、进料速度等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70℃、载气流量250 m3/h、水蒸气流量150 m3/h、进料速度54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碘吸附值为1 162 mg/g,得率为31.62%。方差分析表明:对活性炭产率来说,只有活化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它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对活性炭碘吸附值来说,活化温度、水蒸气流量、载气流量3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流化床流态化质量影响因素(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石英砂为原料,在底部开孔进气和敞口进气两种类型的小型流化床上研究了在流化过程中生物质粒径、开孔率大小、进气方式3个主要参数对流态化质量的影响。由0.2~0.45 mm和0.45~0.6 mm两种粒径的红松木和白松木两种物料与石英砂(0.2~0.45 mm)在常温下混合的流态化曲线可以看出,各个混合情况均达到了良好的流态化质量;流化床开孔率在0.5%~3%之间变化时,开孔率越低,流态化质量越好。敞口式进气流态化质量比底部进气更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解决蜂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板结与沟流现象,提高超临界CO2萃取效率。本文研究了蜂胶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就介质充填比例、CO2流化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得率的影响,并用GC/MS分析蜂胶提取物的挥发油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模拟生物流化床式流态化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介质充填比例:4:1,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39℃,CO2流化量600L/h,萃取时间4小时,萃取得率达26.50%。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78个组分。  相似文献   
7.
刘同杰 《种子科技》2011,29(8):30-30
负压比重精选机是上世纪70年代由国内生产厂家参照瑞士布勒公司的主机,消化吸收改进设计而成,沿用至今已有较长的历史。该精选机是根据颗粒状物料在流态化过程中会产生颗粒与密度偏析现象的原理,通过调整风压、振幅等技术参数,使物料与物料之间相互置换产生分层,比重大的向下沉降,比重小的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流态化催化气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研究了流态化气化炉用于生物质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富氧条件下研究了木屑气化工艺过程。探索了催化剂对气化过程及焦油裂解过程的影响,给出了一个最佳的工艺操作参数范围。煤气热值最高可达9.93MJ/Nm^3。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式流态化液氮速冻及缓冻,探讨了在选用不同的筛板、风速和食品层高,以及不同的冻结温度下青头菌的流化状态、冻结速率及与解冻后冻品汁液流失率之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选用开孔率为50%、孔径为5mm的筛板,用3.5 m·s^-1循环风速,对床层高度为5 cm的新鲜青头菌进行流态化速冻效果最佳;建议采用-70℃以下温度进行冻结,冻品在-26℃冰箱中冻藏6个月,解冻后的汁液流失率低于2.3%。  相似文献   
10.
狭缝型分布板流化床提高核桃壳颗粒的流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Geldart D类大颗粒物料在流化床中的流化效果,该文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狭缝型气体分布板,进行了核桃壳颗粒(2~2.8 mm)的流态化试验,结果表明狭缝型分布板比传统多孔分布板提高床层膨胀率约5%,降低最小流化速率约8%。在欧拉-欧拉法的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8%以内。利用数学模型对2种分布板流化床内大颗粒流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2种分布板结构对流化床内床层压降、床层膨胀率、颗粒相体积分数及气固两相的流化速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狭缝型分布板的"V"型气流通道结构,使得气流易于集束向上运动,形成大气泡对床层造成扰动,从而增大床层压降波动幅度,提高床层膨胀率,并在流化床内形成4个小环流,促进气体相和颗粒相之间的混合,使得核桃壳颗粒流化均匀。该研究为大颗粒物料处理过程中流化床分布板的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