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4篇
  25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菇田水稻采用垄畦免耕直播技术,是一项可操作性强,省工、省力、省本、高产、高效的水稻“三省两高”栽培技术。为了使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我们于2002-2003年在新建镇西岸、岩山下等村试验示范面积31.6亩,平均亩产565.6kg,比菇田翻耕移栽水稻亩增产55—70kg,增幅均在10%以上。同时,还可减少机耕费每亩40元,省工4—5个,效益十分明显,可有力地促进菇农种稻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3.
一、品种选择韭菜选择抗病、抗寒、优质新品种四季翠绿。二、播前整地育苗地选择前茬不是种植葱、蒜、韭菜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疏松透气。翻耕深度25~30 cm,耙碎整平。整地前每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 kg,深翻细耙,起埂做成1.2~1.5 m宽的平畦。畦长因需而定。三、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3—5月,以干播种子为主,也可采用浸种催芽播种。  相似文献   
4.
1.农机农艺结合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客观要求 保护性耕作是在满足农艺要求条件下,不翻耕土壤,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利用非翻耕方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5.
土壤深松技术是具有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一种土壤耕作新技术。为了确定该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在新疆焉耆县大田开展常规翻耕和深松耕作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同常规翻耕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的蓄水,减少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土壤盐碱度,提前了作物生育期,增加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萍  王家嘉  李录久 《土壤》2016,48(1):76-81
以白土稻区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2种翻耕深度(10 cm、20 cm,分别标记为T10、T20)和4种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分别标记为F、F+M、F+S、F+G),通过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分别提取表层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措施下,翻耕20 cm处理(T20+F)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均低于翻耕10 cm处理(T10+F),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增施畜禽粪(T20+F+M)、秸秆还田(T20+F+S)和增施绿肥(T20+F+G)3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胡敏酸、富里酸和水溶性物质碳含量较T20+F处理分别提高14.57%~30.64%、10.36%~30.57%、0.74%~12.31%和14.25%~26.80%。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胡敏素碳含量,T20+F+M、T20+F+S和T20+F+G处理较T20+F处理提高18.87%~35.78%。4年不同翻耕与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Q值、胡富比、E4/E6值和色调系数。相关性分析表明,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物质碳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以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模式逐渐受到农民青睐。生产条件和生产体制的变化要求及时相应地调整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体系。本文综述了免耕、传统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了轻简化栽培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新的生产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LF-2型秸秆掩埋翻耕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辽宁地区的耕地质量,研制具有土壤耕翻和秸秆还田功能的1LF-2型秸秆掩埋翻耕犁。介绍其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工作时各工作部件的调整方法及具体要求,为该机具在辽宁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暖冬春寒严重冻害情况下,扬麦158稻田套播、稻后零耕撒播、稻后翻耕撒播3种栽培方式,认为:套播栽培虽主茎冻死率达100%,Ⅰ、Ⅱ、Ⅲ低蘖位分蘖冻死76%,但补偿性恢复能力特强,越冬期与春后分蘖占总分蘖的84.3%,成穗率43%,成穗占总穗数的94%;零耕主茎亦冻死100%,Ⅰ、Ⅱ、Ⅲ低蘖位分蘖冻死51.9%,一次分蘖穗占总成穗的72%;翻耕由主茎穗,Ⅰ、Ⅱ低蘖位穗组成  相似文献   
10.
翻耕与压实对坡地土壤溶质迁移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地表翻耕与压实处理对坡地产流产沙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压实处理比较,翻耕坡地初始产流时间延长近3倍,降雨向土壤水转化率提高10%以上,产沙量增加67%;翻耕处理明显降低溶解态磷(DP)和泥沙浸提态磷(SEP)的流失量,但磷素流失形态(DP与SEP的比值)并未显著变化,始终以颗粒态形式流失为主;翻耕处理显著改变了溴的流失形态,溶解态溴(Br)与泥沙浸提态溴(SBr)流失量比值减少了72%;翻耕处理提高了溴(或硝态氮)的淋失概率,增大污染地下水体的潜在危险。因此,合理配置坡地免耕或翻耕措施,有机结合其他农艺耕作措施,对减少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