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2篇
  49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禽生蛋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说植物也能生"蛋",听起来可真像是天方夜谭.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位农民却让香椿树生出了"香椿蛋",狠狠地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的观察和测量,对西安市白鹿塬塬区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白鹿塬塬区确定土壤侵蚀的主要依据是土层厚度的变化,并非侵蚀面。塬区侵蚀是塬边侵蚀较强,向塬里侵蚀逐渐减弱。塬面上高地侵蚀弱,低地侵蚀强,暂时性线状流水长期汇集而成的冲沟对黄土塬区土壤的侵蚀更加强烈。气候对土壤侵蚀也有影响,冷干和温湿气候均会产生土壤侵蚀,冷干期侵蚀量比温湿期大,前者侵蚀厚度比后者大7倍多。  相似文献   
3.
木本植物物候特性在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且末地区杏树、银白杨、白柳、桑树和葡萄5种木本植物物候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植物物候变化特性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候期的变化特征为:杏树、银白杨、白柳、桑树和葡萄的展叶始期、始花期提前,叶色全变期推后,末花期、落叶末期各不相同。杏树、桑树和葡萄的生长季延长,银白杨、白柳略微缩短。(2)杏树、桑树和葡萄的物候特征变化较为显著,银白杨、白柳不显著。(3)植物物候变化的总趋势为: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后,生长季延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李明爽 《中国水产》2013,(10):23-23
9月3日,2013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颁奖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主办、全国畜牧总站承办。按照分片获奖的原则,今年奖励范围为北片区,共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人荣获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其中农技推广人员100名、农业科教示范户100名。在水产方面,共有12名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和185水产养殖户获奖。这些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每人各获得1万元和3万元奖金。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分析的西安降水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进行小波变换,对西安市45a(1961-2005年)来的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小波方差,从而研究西安市降水变化的时间及其周期变化特征。通过对西安市的降水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揭示其在不同层次上的降水结构和异常变化规律以及突变特征,预测了西安市四季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小波分析的预测结果在2009和2010年出现的关中地区大面积的春旱以及2005年以后出现的秋涝中得到验证,这对认识西安市降水特征以及对西安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渭河防迅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45a来,除西安市春季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外(P〈0.05),其它季节和年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但季节降水量和年降水量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不同的时间尺度表现为不同的循环交替,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由小尺度的震荡剧烈、没有明显规律到大尺度出现明显规律后继续增强或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下降了7.25;(2)研究区1989-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0亿元),主要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等造成的,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4-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3.73亿元,此期间内耕地林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成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改善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基于能值理论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测度了2001—2012年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值及变动趋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耕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波动趋势为:2001—2007年耕地资源由较安全区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在2004年出现一次波动;2007—2010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值呈上升趋势,且达到最高值,耕地生态状况由安全临界区跨越到较安全区;2010—2011年耕地资源安全状态下降至安全临界区,幅度较大,2012年虽有升高,但仍然处于安全临界区。提高人均能值产出、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比例和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改善西安市耕地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指导西安市屋顶绿化科学、规范实施,分析了屋顶小气候特征和西安市建筑物屋顶小气候条件,提出了包括抗逆性、功能性强,浅根系,株形矮小、观赏性好、生长缓慢易维护,乡土树种等在内的西安市建筑物屋顶绿化植物选择原则,以及适宜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种类和观赏价值极高的禾本科植物,共45科99属150种。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整体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增长势在必然,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供水若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在分析城市化内涵及城市化突出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城市供水量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数学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城市化程度与时间(年份)及城市供水量与城市化程度之间成半对数关系,并运用此模型对西安市的供水量进行预测,以期为西安市的可持续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保障西安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邵金花  刘贤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17-5018,502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及各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