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重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重工企业在面临来自国内同行竞争压力的同时,亦开始面对来自国外重工巨头们的挑战,市场形势极其严峻。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福田雷沃重工却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并主动整合国际先进技  相似文献   
2.
《园林科技信息》2005,(1):42-42
森林中绿树参天,花香鸟鸣,一片生机盎然,“沐浴”其中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对健康大有裨益。为此,日本林野厅将从明年开始,正式开展一项“森林浴”研究,从医学上阐释森林具有的治疗、康复效果,并在科学基础上创立新的“森林医学”。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围绕以下方面发力,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解决政治方向和信仰、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培养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同向同行,建构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解决好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方面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要聚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既不错位,也不越位,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中,构建思政大格局,协同实现“三全育人”和同频共振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肯定了行为艺术与道德并不冲突,阐释了行为艺术被人们一直忽视了的严肃探索性品格:对人的存在困惑的艺术追问。  相似文献   
5.
文学和文学理论是人们建构的产物,所以不能脱离本民族的话语传统和资源谈当代文论建设,本着这一基本认识,文章从主体性、经典阐释、修辞批评三个方面讨论了当代文论建设中传统文论资源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极具语用价值 ,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联理论能有效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信息差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平衡度 ,尤其是认知语境的补足与扩充是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等具体措施.这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理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地位日趋突显。西方现代阐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无不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9.
周洁琳 《农业考古》2000,(4):111-112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艺界,为了有别于日本的“茶道”而提出来的。因此,认识中国茶艺意象特征,理解茶艺审美情趣,有助于当前中国茶艺的发展与推动,有利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提高。“茶艺”的含义,用台湾范增平先生的话说:“茶艺包括两个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台湾茶文化论》)通俗的说,就是茶艺内涵包含二个方面:物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您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广大农民更好的学好用好这部法律,现采用问答方式对这部法律作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