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9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云内5100QB柴油机装车后在高速行驶工况易出现离合器壳断裂现象,通过各试验工况下的多测点测试及幅值谱的振动分析,分析5100QB柴油机自身的振动力源及导致离合器壳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100QB型柴油机振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3100QB柴油机的离合器壳在高速行驶工况易出现径向开裂现象,通过各试验工况下的多测点测试及幅值谱的振动分析,找出了3100QB柴油机自身的振动力源及导致离合器壳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现有条件下减振的有效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48 kW拖拉机离合器的设计并进行了结构改进:增加一套副离合器操纵系统,节省驾驶员的体力;开有梯形槽的碟形弹簧在制造过程中易产生应力集中,把梯形槽改为弧形槽使离合器寿命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电气离合器执行系统的位置伺服控制,构建了离合器气动执行系统。通过运用引入死区的滑模控制算法于系统,采用不基于模型的控制实现离合器气动执行系统对参考运动轨迹的跟踪,利用轨迹跟踪过程中气缸的气压驱动力间接估计离合器的载荷特性。理论上采用此方法间接估计到的值误差小,更加贴近离合器在此种轨迹运动下实际的载荷特性。试验表明引入估计得到的离合器载荷特性模型于基于模型的积分滑模控制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离合器气动执行系统轨迹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拖拉机用离合器设计时应注意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7.
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离合器毂与带轴齿轮"的压配焊合组件及使用方法,即通过对其组件及使用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离合器毂与带轴齿轮在压配连接后易出现的变形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焊合连接后的变形情况,从而达到提高压配焊合质量的目的。该压配焊合组件,结构新颖简单,使用方法独特易行,已推广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环境变化的离合器起步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合器半接合点位置的判断是车辆自动变速传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现车辆离合器自动起步控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离合器摩擦盘片磨损、路面条件和车载负荷变化等因素对离合器半接合点位置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道路模拟检验工况,并提出相应的自动补偿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轮毂电机驱动的山地林果茶园轮式运输车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丘陵山地林果茶园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在集中式电机驱动运输车基础上,开发了以轮毂电机驱动的山地林果茶园运输车;该运输车以36 V铅酸蓄电池为能源,采用双后轮独立驱动方式并具备电子差速转向系统。运输车最大爬坡度、续驶里程试验、差速及制动性能等关键指标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运输车满载最大爬坡度为15°,最小转弯半径为2 395 mm,空载和满载状态下以常用车速 20 km/h 行驶时平均里程分别可达 66.97和46.33 km;满载时运输车分别以初速度25、20、15、10 km/h行驶时的紧急制动距离分别为5.83、4.11、2.68、1.57 m,试验值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2%;运输车还具备良好的差速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涛  梅凯 《湖南农机》2016,(8):26-28
为了满足同步器总成检测要求,文章设计了一套基于同步器齿毂齿套倾斜性检测系统。文章不仅完成同步器倾斜性检测系统机械结构、硬件、软件的设计,还介绍了所研制的计算机和单片机控制的汽车同步器总成倾斜量检测系统、检测原理及试验仿真。此外,还提出基于Proteus的系统开发方法,应用Proteus进行原理图设计,根据Proteus中的电子元件特性模拟了检测系统的微位移传感器,并利用Proteus与Keil的联合调试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仿真数据。相比于其他检测装置,该系统在检测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更臻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