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4篇
  15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分析柴油机气缸压力、负荷特性、NOx、HC、CO和烟度等废气排放,并测量分析了供油提前角对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油提前角提前时,柴油机气缸压力增加,NOx增加;负荷增加时,NOx排放浓度增加;但NOx比排放除了在小负荷时较大外,在中等及大负荷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秸秆类生物质具有碱金属及灰分含量高的特性,燃烧时灰分容易团聚结块而影响燃烧室内的配风及燃料的燃烧。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二次风配风的生物质燃烧试验装置,以玉米秸秆颗粒为燃料,研究了不同一二次风分级配比、多层二次风配比对烟气中CO、NOx等污染物浓度、燃烧效率及灰分结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二次风分级配风时,能够显著降低烟气中NOx的浓度,烟气中CO和NOx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呈现一种竞争关系。二次风位置较高或下层二次风量的减少,都易导致玉米秸秆颗粒燃烧不完全,CO浓度显著提升。与对照组相比,二次风多层配风下,燃烧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和烟气中NOx浓度均有所降低,最低NOx浓度排放放生在W1工况(空气系数为1.2,一、二次风配比为60%:40%时,下、中、上二次风按(1/2,0,1/2)),约150 mg/m3。当采用二次风多层配风时,结渣率大幅度下降,最低为4.5%。W1工况的NOx浓度和结渣率均较低,综合评价为最优工况。常用的硅比指数G、碱酸比、Na含量指数、碱性指数Alc等4种结渣指数,均不能正确预测因燃料燃烧区温度T1变化而造成的结渣倾向变化,为此在硅比指数G中引入燃料燃烧区温度T1作为变量,修正后的硅比指数Gt可以很好地对玉米秸秆颗粒因燃料燃烧区温度T1引起的结渣倾向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农业机械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道路机械类型,其主要动力源为柴油机,而柴油机固有的燃烧方式会导致其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排放严重,开展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农业机械排放法规、降低农业机械污染排放的单项技术路线、满足更高排放限值要求的组合技术路线3个方面进行阐述。农业机械排放法规分析了欧盟、美国和中国法规对排放限值和测试循环的要求以及各国法规的差异。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机械国III排放标准,与欧盟的Stage IV和美国Tier IV标准相比,排放限值相对宽松;欧盟农业机械排放法规的NRSC测试循环主要包括8工况循环和5工况循环,而中国和美国规定,19 k W以下的非恒定转速的农业机械柴油机也可使用6工况循环进行测试;欧盟和中国规定污染物测量的最终结果为冷启动循环结果的10%和热启动循环结果的90%的加权,而美国将冷启动循环结果的比例调低至5%。单项技术路线对油品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和机外排气后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中,油品技术包括提升燃油和润滑油品质、采用替代燃料等;机内净化技术包括农业机械柴油机本体优化设计、增压及增压中冷、燃油喷射优化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等;机外排气后处理技术包括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技术(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等。组合技术路线总结了满足国III和国IV阶段以及国外最新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优化燃烧+SCR"技术路线的柴油机比采用"EGR+DPF/CDPF"技术路线的柴油机节省5%~7%的油耗,若扣除尿素消耗,前者仍有一定节油优势;模块构建和单体式后处理系统等先进的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控制技术是满足Stage IV/Tier IV和Stage V的重要技术路线。最后,针对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满足未来国IV排放标准,加装机外排气后处理催化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开发低成本、高净化效率的集成式机外排气后处理催化器,是未来农业机械污染排放控制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微粒过滤器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清洁再循环废气的、基于通用排气氧浓度传感器(UEGO)的闭环控制柴油机EGR系统.用UEGO测得的空燃比作为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使EGR系统能充分发挥降低NOx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含有不饱和双键,分子碳链较长,含氧量在10%左右,这些特殊的燃料组分和分子结构对NOx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燃料组分和结构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运用Chemkin软件中的闭式均相反应器模型,模拟了元素组成相同或相近、分子结构类似的若干组物质NOx的生成,考察了饱和程度、碳链长度、含氧量对NO,NO2生成和燃烧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键数量越多,燃烧温度升高,NOx的生成速率越快,NOx的生成量越大;较长的碳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NOx的生成;较高的含氧量能促进燃烧温度的升高,导致NOx生成量增大。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Urea-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然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国Ⅳ柴油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稳态循环ESC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开环控制策略下的SCR技术能使NOx排放降低率达到65%以上。同时对尿素与燃油的消耗量以及氨气的泄露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本套SCR系统消耗的尿素水溶液仅占燃油的5.8%,即柴油车运行100 km大约消耗2.5 L尿素溶液,且系统氨的排放小于10×10-6。  相似文献   
7.
应用硝氯粉和肝蛭净两种药物,采取口服投药方式,分不同剂量,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方面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硝氯粉按5mg/kg体重驱虫,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96.85%;肝蛭净按12mg/kg体重驱虫,虫卵减少率96.74%;二者的驱虫效果差异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硝氯粉剂量稍大会出现中毒反应,剂量过小则效果不佳,硝氯粉剂量较难控制。建议养畜户在绵羊肝片吸虫驱虫时最好用肝蛭净。  相似文献   
8.
主要描述了现有等离子体催化脱硝的机理和现有催化剂的种类,通过对脱硝机理的研究和催化剂的选择,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具有较好的脱硝效果的催化剂如Al2 O3负载型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ZSM -5)等,有的甚至能达到90%以上,针对研究中发现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提出了未来等离子体催化联合脱硝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化肥厂外部环境及校园环境的NOx、Cl-、TSP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校园大气Cl-平均浓度为1.1839mg/m3;校园大气NOx的平均浓度为0.0124mg/m3;校园大气TSP的平均浓度为0.2735mg/m3。化肥厂Cl-平均浓度为9.381mg/m3;化肥厂NOx的平均浓度为0.0123mg/m3;化肥厂TSP的平均浓度为5.779mg/m3;其中Cl-浓度和TSP的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2倍和19倍,而NOx与国家标准持平。因此,Cl-和TSP对化肥厂不锈钢设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典型绿化树种的滞尘及吸收SO_2、NO_x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洁区为对照,分析了昆明市工业区和主城区使用频率较高的典型树种滞尘效果,对不同功能区植物的滞尘量做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的滞尘量高低排序是工业区、主城区、清洁区。通过对植株不同高度的滞尘量比较,发现低位置的植物叶片滞尘效果较好;在阔叶树种中,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 Nees)的滞尘效果最好,可达到19.660 9 g/m2,而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L.f.)Marsili]是对SO2吸收能力最强的植物;在针叶树种中,龙柏[Sabina chinensis(L.)Ant.var.chinensis cv.Kaizuca]和圆柏[S.chinensis(L.)Ant.Cupress.Gatt.]的滞尘效果较好,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对SO2和NOx的吸收净化能力较强。因此,综合考虑大气污染因素后,在不同功能区除应种植常绿阔叶树种以及落叶阔叶树种以外,还应考虑搭配以龙柏为首选的针叶树种,形成一个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的合理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