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大型储罐传统防腐涂装方式的特点,指出了采用新型涂装方式的必要性,介绍了高压无气喷涂工艺的预处理、实施及注意事项,分析了高压无气喷涂工艺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储罐防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ovel oil-in-water (O/W) emulsion as adjuvant diluents (AD) for live vaccine against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that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immune effect of vaccine.The AD was prepared by high-pressure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Formulations and prepara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with response surface design.Its stability, particle size, polydispersity (PDI)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characterized.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of the AD were evaluated with BALB/c mice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AD prepared by optimized formulation and parameters was 100.4 nm, PDI was 0.147, and Zeta potential was —28.7 mV.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 had good stability.The AD was inoculated combined with live vaccine against CSF into BALB/c mice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ve vaccine against CSF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could be evoked in mice by co-inoculation with AD and vaccine.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levels in co-inocul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obvious phenomena of higher levels of IFN-γ, IL-6 and IL-4 in serum.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cellular immune cap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AD.The results strongly revealed that cellular immune cap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AD for effective immune-adjuvant for live vaccine against CSF.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电控单元ECU硬件电路的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L inux应用在电控单元中。  相似文献   
4.
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特性,结合多物质流固耦合算法与ALE(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利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程序对该复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岩石破碎过程中的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及岩石的破碎动态扩展过程并对连续射流冲击与脉冲射流冲击对岩石的切割效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液态肥穴播深施是利用高压液柱冲击土壤,通过精确控制流体喷射进行肥料定向深施的一种农机农艺新方法。为此,设计并研制了一种轮盘式液态肥穴播深施机,并通过土槽试验研究了液态肥穴播深施的可行性、成穴的基本规律及合适的工作参数范围。设计的开穴施肥轮上分布着多个导流开穴器,当导流开穴器插入土壤后,端面凸轮控制其开启,经过增压的高压液态肥沿导流开穴器射入土壤,解决了液态肥施肥过程中作业速度低、喷肥孔易堵塞及施肥量调节复杂等问题。研制了施肥机工作参数的试验测试系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工作压力、流量和转速的最佳参数。试验表明:当压力取0.3MPa、节流阀开度为50%、转速为30r/min(对应机具速度0.86m/s)时,施肥量可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轮盘式液态肥穴播深施机对覆膜、秸秆覆盖地、免耕地等作业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比普通喷洒施肥节约肥料42%、提高作业效率30%以上。本研究为液态肥的深施肥作业机具研究和田间追肥农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爆发式增长,LNG接收站外输管道里程不断增长,出站压力随之持续增高,对压缩机、高压泵等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青岛LNG接收站为例,针对外输压力的变化,提出对其4台高压泵增加4级叶轮的改造方法,并对改造后外输高压泵的性能变化及其对LNG接收站工艺运行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改造后的高压泵扬程、轴功率、效率随着流量增加的变化趋势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高压泵增加叶轮后,其扬程、轴功率、效率、电流均显著提高,其中3台高压泵的运行参数可满足LNG接收站现场实际需要,另外1台即使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出口压力仍明显偏低;气化器、HIPPS(High Integrity Pressure Protective System)系统、外输管道高报压力及联锁值均需随之上调,接收站高压区连接法兰出现了多处泄漏,应加大巡检频率和力度;当LNG接收站高压泵性能不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应该尽量选用性能相近的泵。研究结果可为高压泵的国产化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进式旋转喷头是管道清洗用高压水射流清洗装置的关键执行部件,为了保证自进式旋转喷头在管道清洗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自进和旋转,分析了自进式旋转喷头的喷嘴数目、夹角及偏心量对其运动和清洗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旋转式喷头与非旋转式喷头、无偏心喷头的喷嘴布置及清洗效果,得出结论:喷嘴数目、夹角及偏心量是保证喷头自进和旋转的关键,且三者之间相互关联,进而分析了喷嘴布置设计的要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合理高效旋转喷头的喷嘴布置方式,既能使自进式旋转喷头稳定运动,又能提高高压水清洗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闭容器高压消解样品,钯涂层石墨管平台技术、横向加热、纵向塞曼效应扣背景和基体改进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中药材中微量砷。该法可消除基体带来的干扰,同时提高砷的灰化温度到1200℃,消除灰化损失的问题。采用纵向塞曼效应扣背景可消除光谱带来的干扰。该法回收率范围为:90.3%~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该法灵敏、准确、快速,干扰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广鹿蛾对6种颜色幕布趋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设计新型选择性害虫诱捕技术,试验研究了广鹿蛾在高压汞灯提供光源的条件下对6种不同颜色的趋性差异。均匀驱散诱集的广鹿蛾后,定时统计各彩布上的广鹿蛾数量及分布情况,定义“趋性指数”(0~100)为广鹿蛾对各颜色幕布趋性大小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广鹿蛾对黄色幕布的趋性最强,趋性指数达到47.10,显著高于其他颜色幕布(P<0.01);绿色布的趋性指数为24.39,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紫色布的趋性指数最小。广鹿蛾对各彩色幕布趋性显著不同,由此为设计新型选择性诱捕技术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为研究单物种趋光性昆虫对颜色的趋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轨压模糊控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以及有利于各工况切换时喷油的精确控制,该文针对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柴油机,建立了基于模型的轨压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推导其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轨压控制模型,轨压控制设计了前馈控制加反馈控制的轨压控制器,轨压反馈控制设计了传统的增量式PID(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最后对轨压控制模型进行了离线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硬件在环系统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比较了2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在目标轨压突变时的响应性(响应时间小于0.3 s)和跟随性以及稳定工况下轨压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小于2 MPa)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增量式PID控制器,从而验证了控制策略模型的正确性。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模型的轨压控制策略有助于实现柴油喷油的精确控制,可为柴油机共轨技术国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