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育种的效率,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阐明了它在免疫应答、多种疾病的预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介绍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以及它与抗病性的关系,最后对主要组织形容性复合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邱莫寒  朱庆 《畜禽业》2006,(11):6-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编码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的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分布于各种细胞的表面,称为MHC分子。MHC是Snell等(1956)在研究小鼠的移植排斥反应时发现的,家禽中的MHC分子首先是有一种血型被识别的,随之被命名为B复合体(B complex),Schierman和Nordskog(1961)定义家禽的B基因座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鸡抗马立克氏病育种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立克氏病是威胁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严重疾病之一.作者从遗传角度综述了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以全基因组扫描和侯选基因法相结合的策略寻找马立克氏病遗传抗病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Ⅰ,MHC-Ⅰ)分子与细胞内源性抗原在内质网中结合形成MHC-Ⅰ/抗原复合物并呈现于细胞膜上,被CD8+T细胞TCR识别,诱导细胞免疫。MHC-Ⅰ分子也可作为NK细胞的抑制性受体的配体,抑制NK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的猪SLA-DRA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即白细胞抗原。猪的MHC亦称SLA(swine leukocyte antigen,猪白细胞抗原)复合体,位于7号染色体上,其中SLAⅡ定位于7q1.1,SLAⅠ和SLAⅢ定位于7p1.1。SLAⅡ中有4个重要功能基因:DRA、DRB、DQA和DQB,其cD—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β亚基BLB蛋白在鸡脾脏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鸡脾细胞中扩增了BLB基因的保守区第3外显子的部分序列,大小约为380 bp.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为19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His-BLB重组蛋白.切取含有重组蛋白的SDS-PAGE胶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以制备的血清通过westemblot在鸡脾脏中检测到MHCⅡ类分子特异性条带,其大小约为28 ku,与BLB天然蛋白的大小相符合.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MHC-Ⅱ类分子在鸡体内的蛋白表达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2):115-118
动物机体在没有氧的情况下就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缺氧严重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心肌肥大等都与组织供氧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藏绵羊长期生长于氧分压低的高原环境中,不仅对低氧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年来藏绵羊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及其抗病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MHC及其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而且还与动物的一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文章主要阐述了MHC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并且介绍了MHC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DABF和DABR,分别从21尾感病和16尾抗病“全红”体色瓯江彩鲤的c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24 bp的MHC-DAB基因片段。共测序185个有效克隆,获得76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MHC-DAB基因片段包括第1~4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β1和β2结构域及跨膜区。长度为276 bp的β1结构域有144个核苷酸变异位点(52.17%)和7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76.07%),而长度为282 bp的β2结构域只有9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34.75%)和5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3.19%),显示β1结构域的变异要明显大于β2结构域。在β1结构域的24个抗原结合位点(PBR)上,有23个发生了变异。β1结构域的PBR、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β2结构域的ω值(ω=dN/dS)分别为1.367、0.886和0.754,表明“全红”体色瓯江彩鲤MHC-DAB基因(特别是β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在所得的20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中,基因DAB3*15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3.75%)显著高于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3.81%)(P<0.05);基因DAB3*09和DAB3*10的出现频率都为3.75%(P<0.05),仅存在于抗病群体中;而基因DAB3*02和DAB3*14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62%(P<0.05)和8.57%(P<0.01),仅存在于感病群体中。  相似文献   
10.
克隆及测序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长江3个群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lass II B基因编码β1和β2区的第2和第3个外显子及两个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分析了草鱼MHC的进化模式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实验共定义了34个等位基因,每条序列包括长为130~136 bp的第2个外显子,长为218 bp的第3个外显子以及长81~371 bp的内含子。序列分析揭示,第2个外显子有10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78%)和4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88%),而第3个外显子有10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45%)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6%),β1变异要大于β2区。用β1和β2区序列分别构建的邻接(NJ)系统树均显示5个具有高支持率的谱系,结合序列变异特点和内含子长度,推测草鱼至少存在5个MHC Class II座位。分别计算β1的肽结合位点(PBR)、非肽结合位点及β2的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PBR的dN/dS为2.03(P<0.05),非肽结合位点和β2则小于1,表明草鱼MHC受到歧化选择作用。根据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作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FST为0.37%,提示长江草鱼MHC没有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