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不久,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与咸宁市咸安区政府签订合同.在贺胜桥镇兴办华中最大的养鸡场,并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式.带动1800户养鸡户创造2000余万元的年收入。  相似文献   
3.
4.
湖北咸宁市通城县物产极为丰富.素有“走遍天下,好不过黄龙山下”之誉。通城人喜吃辣,相传在明末,杜姓人家家贫,有四兄弟,老四叫杜必通,人称“必通公”。  相似文献   
5.
胡世永 《中国麻作》2000,22(3):39-41
本文阐述了咸宁苎麻产业经营的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进一步发展苎麻产业的构思,以及实现这一构思采取的几项举措;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及龙头企业的建设;提高品牌档次,促进工业带动农业,集科,工,农,贸为一体,走产业经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是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以农业为主的中等不发达城市之一,也是湖北省“人多耕地少”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根据1980—2003年间的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对咸宁市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咸宁市粮食生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徘徊不前、大幅度波动和逐年递减这4个阶段。作物结构方面,水稻、玉米、红薯、小麦、大豆和蚕豌豆一直是该市主要粮食作物,但所占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水稻,其播面和产量所占比例虽然始终各在60%和75%以上,但两项指标基本上都呈先升后降且降幅超过升幅的趋势。空间布局方面,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滨湖平原以及大型河流两侧的冲积平原,并且赤壁是该市水稻播面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嘉鱼、通山、崇阳和咸安则是小麦、红薯以及玉米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咸宁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对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植物造景进行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研究表明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中共应用园林植物105种,隶属50科85属,其中乔木31种,灌木42种,草本植物24种,木质藤本植物5种,竹类3种,大部分道路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景观。通过总结咸宁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熊鑫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0):105-106
咸宁市大中专院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严重不足。在职体育老师负担过重,素质也尚需提高。学生疏于体育锻炼,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咸宁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宁市桂花资源进行调查,制订了咸宁市桂花五级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咸宁市桂花资源包括4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9个,包括当地品种5个、引入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19个、包括当地品种15个、引入品种4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18个,包括当地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丹桂品种群有16个,包括当地品种7个、引入品种9个.  相似文献   
10.
商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519-9522
分析了咸宁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与潜质,指出目前其旅游业发展中的生态旅游特征并不明显.认为要使咸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契合其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制的基础上,以构建咸宁市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从分层次开发符合咸宁生态旅游资源特点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经营低碳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与线路,完善基础与服务设施,强化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