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择潮虫亚目三种常见种: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Latreille,1804),多霜腊鼠妇Porcellionides pruinosus(Brandt,1833)和中华蒙潮虫Mongoloniscus sinensis(Dollfus,1901)为研究对象,以农田自然土壤为实验土壤,人工添加重金属镉(Cd)进行毒理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毒性试验采取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开展Cd对三种潮虫的急性毒性试验,三者的半致死浓度(LC50)大小关系为:A.vulgareP.pruinosusM.sinensis,说明不同潮虫对Cd的忍耐限度和敏感程度不同。(2)三种潮虫对Cd的富集强弱关系为:M.sinensisP.pruinosusA.vulgare。说明陆生等足类能存活于一定浓度的污染土壤中,但不同潮虫对Cd的富集能力不同。(3)三种潮虫对土壤中Cd均表现出明显的回避行为反应,回避能力大小关系为:A.vulgareP.pruinosusM.sinensis。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测试终点LC50相比,潮虫行为测试终点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反应更为敏感。根据实验结果,中华蒙潮虫体内Cd的富集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所以其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强于普通卷甲虫和多霜腊鼠妇,在将来有望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首选动物类群。  相似文献   
2.
心理语言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错误分析”理论由外显的,线性平面上的干扰研究发展到内在的,深层的非直接性干扰研究。根据这种发展动态,本文对“回避行为”的假设先决条件与思想动因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揭示城市水体中氨氮胁迫对鱼类生存和栖息地的影响,有必要针对特定鱼类对氨氮胁迫的行为响应进行探究。选择对氨氮较为敏感的重要经济鱼类鲢作为目标物种,通过氨氮急性毒性预实验确定氨氮浓度范围,设计“静水多室”实验装置,开展鲢幼鱼对氨氮胁迫的行为响应实验。鲢幼鱼体长(5±1)cm;实验条件为水温(25±1)℃,pH 7.9±0.1,溶解氧>9.0 mg/L,电导率约400μS/cm。结果表明,鲢幼鱼对氨氮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16.8 mg/L。鲢幼鱼行为响应实验中,氨氮浓度为0、0.5、1.0、5.0、10.0、20.0 mg/L单元中的鲢幼鱼平均分布率分别为44.4%、13.9%、4.9%、13.2%、13.2%和10.4%,相应的鲢幼鱼平均回避率分别为-58.0%、-48.1%、68.9%、20.8%、33.3%和37.5%。鲢幼鱼对氨氮胁迫的回避阈值小于1.0 mg/L(相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小于0.05 mg/L)。当氨氮浓度超过1.0 mg/L后,鲢幼鱼回避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鲢幼鱼能够探测到水体中的氨氮产生回避行为响应,其表现类型为“低浓度吸引、高浓度回避”。...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一套试验装置,研究了蚯蚓对土壤中杀虫剂的回避行为。结果显示,蚯蚓对某些杀虫剂非常敏感,土壤中杀虫剂含量达到其半致死浓度(LC50)的l/5~l/25时,即出现明显的逃逸或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判定和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并做出早期的污染预警指示。[方法]采用蚯蚓回避试验法,通过两室型蚯蚓回避反应装置,研究了蚯蚓对多菌灵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果]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8 mg/kg时,蚯蚓开始表现出对污染土壤明显的回避行为,而当土壤中多菌灵浓度≤0.2 mg/kg时,蚯蚓没有表现出对污染土壤的回避行为。[结论]蚯蚓可以作为多菌灵污染土壤的早期预警指示动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