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6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41篇
  686篇
综合类   32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发病规律 引起甜(辣)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马铃薯X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等。传播途径随其毒源种类不同而异,但主要可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借蚜虫传播的病毒主要有前三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靠接触及伤口传播,通过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传染。  相似文献   
2.
湿式汽缸套与冷却水接触的局部表面被腐蚀成麻点或蜂窝状孔洞,称为穴蚀。产生穴蚀的主要原因是:活塞往复运动引起高频振动,使附着在汽缸套外侧的冷却水产生气泡和爆破,形成穴蚀损坏,严重者缸内气体泄入冷却水道,冷却水渗入汽缸,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穴蚀主要发生在活塞摆动的  相似文献   
3.
1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生产基地要求水域深度1~2.5m,淤泥厚度15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周围无工业的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且该地域的大气、土壤水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2品种选择选择耐深水、抗风力强、根茎强韧,菱内富含淀粉,宜熟食的品种。本地主栽品种“邵伯菱”。3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析微地形下土壤受雨滴打击后产生的结皮类型及团聚体组成差异。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坡面不同位置的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为指标,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37.28%、43.58%、36.69%、40.34%;(2)以降雨历时5 min为例,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分别为:51.49%、46.00%、62.76%、51.02%;(3)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5、0.20、0.14、0.17 mm;(4)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的大小分别为:0.223、0.200、0.229、0.205。微地形下产生结皮差异使得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一、造成发动机拉缸的原因1.超负荷新机械或刚大修出厂的机械都存在一个合理的磨合期,由于磨合期各配合面最最有利的工作表面和润滑油膜还未形成,因此磨合期内发动机转速不应大于标定转速的80%大负荷工作将造成摩擦面局部过热产生高温熔蚀粘附形成拉缸。2.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过小由于活塞的膨胀系数比活塞环、缸套的膨胀系数大,如果间隙太小的话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破坏活塞与缸套之间的油膜也能导致拉缸。  相似文献   
6.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蚀洞穴分布十分广泛,发达的洞穴不仅破坏地表形态,加速土地退化,还对当地居民生活构成威胁。同时由于地下洞穴排沙,洞内大体积悬空从而诱发其他地质灾害的产生,加剧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元谋干热河谷潜蚀洞穴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为干热河谷洞穴灾害的防治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深剖面土壤水补给来源,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18 a苹果园、26 a苹果园)下20 m深土壤剖面,测定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基于同位素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来源进行溯源分析。研究表明:(1)苹果园土壤水含量明显低于农地,说明果园耗水强度更大,对深层土壤水影响更为显著。(2)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降水偏移量分别为-22‰、-20‰和-6‰,说明降水补给土壤水后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且农地土壤水比果园受到的蒸发效应更强。(3)该区土壤水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对于补给不同深度土壤的可能水源,6 m以下补给水的同位素组成(δ2H=-83.8‰,δ18O=-12.1‰)较0~6 m (δ2H=-68.8‰,δ18O=-10.1‰)更为贫化,且6 m以下补给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日降水量≥50 mm·d-1的降水更相似。与农地(δ2H=-70.6‰,δ18O=-...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氮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对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及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如何实现当地旱作农田氮素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规律我们却知之甚少。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旱作麦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春小麦生育期(3—8月)采用树脂芯原位培养法监测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特征,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含量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规律,以此来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T、NT、TS和NTS处理下土壤氮素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播前-开花期)呈净氮固持状态、中后期(开花期-成熟期)呈净氮矿化状态。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呈现为NTS>TS>NT>T。(2)相较T处理,3种保护性耕作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增加了土壤全氮、NH4+-N含量和土壤水分,减少了NO3  相似文献   
9.
空蚀、磨损及其联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涛  陈次昌  陈丰 《排灌机械》2006,24(4):47-53
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是目前流体机械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的机理是发展流体机械优化设计方法、提高流体机械抵抗空蚀磨损破坏能力的基础.由于影响空蚀、磨损及两者联合作用行为的因素既有速度、压力等流场参数,又有沙粒和材料特性等,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在空蚀磨损及联合作用机理、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高抗破坏材料等方面展开.基于此,本文选择性的分析了相关的报道文献,为进一步开展流体机械过流表面快速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1、清除农机具锈蚀。在农机具维修中,过去采用砂布擦、砂轮打、刮刀刮等方法去除零件上的锈蚀,效果不理想。现介绍一种涂料除锈蚀,效率高,除锈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