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40篇
  225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离心分离法,对土壤中不同状态水采取所需时间及化学组成进行试验研究,明确了利用离心分离法可以取得不同状态(不同PF段)土壤水所需时间,并分析了不同状态土壤水中主要离子的溶存量及组成特性,对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地力培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1无公害生产基地选择生产基地要求水域深度1~2.5m,淤泥厚度15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周围无工业的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且该地域的大气、土壤水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2品种选择选择耐深水、抗风力强、根茎强韧,菱内富含淀粉,宜熟食的品种。本地主栽品种“邵伯菱”。3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深剖面土壤水补给来源,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18 a苹果园、26 a苹果园)下20 m深土壤剖面,测定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基于同位素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来源进行溯源分析。研究表明:(1)苹果园土壤水含量明显低于农地,说明果园耗水强度更大,对深层土壤水影响更为显著。(2)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降水偏移量分别为-22‰、-20‰和-6‰,说明降水补给土壤水后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且农地土壤水比果园受到的蒸发效应更强。(3)该区土壤水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对于补给不同深度土壤的可能水源,6 m以下补给水的同位素组成(δ2H=-83.8‰,δ18O=-12.1‰)较0~6 m (δ2H=-68.8‰,δ18O=-10.1‰)更为贫化,且6 m以下补给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日降水量≥50 mm·d-1的降水更相似。与农地(δ2H=-70.6‰,δ18O=-...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氮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对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及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如何实现当地旱作农田氮素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规律我们却知之甚少。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旱作麦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春小麦生育期(3—8月)采用树脂芯原位培养法监测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特征,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含量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规律,以此来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T、NT、TS和NTS处理下土壤氮素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播前-开花期)呈净氮固持状态、中后期(开花期-成熟期)呈净氮矿化状态。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呈现为NTS>TS>NT>T。(2)相较T处理,3种保护性耕作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增加了土壤全氮、NH4+-N含量和土壤水分,减少了NO3  相似文献   
5.
农田深层土壤水利用现状与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节水农业是华北平原的研究热点。笔者就农田深层土壤水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农田深层土壤水的研究趋势。在华北平原,应进行亏缺灌溉条件下周年农田深层土壤水利用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夏玉米和冬小麦生长季节期间土壤水动态观测试验,探讨了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动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浅埋地下水对土壤水动态具有很大影响,农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发生在根区深度0-50cm的土壤。土壤水动态变化规律为实施土壤水分实时调控,控制作物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次降雨土壤吸收量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两种方法确定一次降雨渗透到土壤中的水量。①利用实验资料建立降雨与渗透深度相关计算区域降雨渗透量;利用改进的Gree—Ampt积水入渗模型进行降水入渗量的计算。文中利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可靠,可作为区域降雨土壤吸收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壤水运动的物理过程,提出了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计算模型。该模型以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混合产流模式计算地表产流量,以双层土壤蒸发模式和植物蒸散发机制计算蒸散发量,并在考虑大孔隙对土壤水运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一维土壤水运动分层计算模型模拟土壤水运动。利用零通量面法确定非饱和土壤渗透系数、土壤水分率定模型其它参数。利用江苏徐州汉王水文试验站蒸渗仪实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入渗补给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以土壤水运动为核心的水文过程及降雨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运动对渗灌技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数学模型对渗灌条件下不同的土质、初始含水率、渗管埋深、供水压力和历时的土壤水分运动进行计算分析,并研究其对渗灌技术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最后介绍了蔬菜大棚的渗灌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