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40篇
综合类   7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浙东沿海某典型固废拆解区的水-土壤-农作物系统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土壤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灌区土壤PCBs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体、底泥乃至农作物均检测出相当水平的PCBs,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经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约有67.3%的土壤PCBs污染是由污水灌溉引起,污水灌溉对土壤污染的影响显著;在现有农田灌溉模式不变的情况下,污灌区的土壤PCBs含量将呈上升趋势,50a后含量将增加1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种质量浓度(0.5μg/L、1μg/L、10μg/L、50μg/L)PCB1254暴露下,栉孔扇贝(Chlamys ferrari)消化盲囊和鳃丝7-乙氧基-3-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的变化。于实验开始后0、0.5d、1d、3d、6d、9d、15d、21d、30d取样测定,结果显示,除鳃丝EROD活力在低质量浓度(0.5μg/L和1.0μg/L)随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外,其他各处理组PCB1254对栉孔扇贝消化盲囊和鳃丝的EROD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0.5μg/L、1.0μg/L)处理下,消化盲囊和鳃丝的GST活力都呈现激活的趋势,而高浓度(10μg/L、50μg/L)下,GST活力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鳃丝GST活力变化幅度较为明显。结果表明,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PCBs对栉孔扇贝影响的规律性,是合适的毒理学指标,栉孔扇贝是比较好的评价多氯联苯污染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也对栉孔扇贝对多氯联苯的生物转化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42-346]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广东沿海主要养殖区(汕头、汕尾、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养殖牡蛎体内30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s,PCBs)的含量,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养殖牡蛎中普遍检出PCBs,检出率为97.6%,其质量分数为nd~8.62 ng·g-1(湿...  相似文献   
4.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修复强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邹德勋 《土壤》2006,38(5):645-65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不同种类的C源对PCBs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降解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其降解效果与C源的施用剂量密切相关。当淀粉加入量为C1.0g/kg土时,土壤中PCBs的降解效果较好,而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加入量为C0.2g/kg土时,PCBs的降解效果明显。土壤C/N比为10:1的处理效果优于C/N比为25:1和40:1。土壤人为翻动有利于PCBs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高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自然降解。这为进一步探讨加速土壤中PCBs降解的最适条件和研发POP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多氯联苯是一种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地表水中 PCBs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技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以EPA的标准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多年实验经验,对此方法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优化,旨在为该方法的转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型溞作为受试生物,探讨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浮游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多氯联苯(PCBs)对浮游动物的毒害效应。急性毒性试验中,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48h-LC50分别为27.08μg·L-1和579.16μg·L-1。实验表明,大型溞对PCB28的敏感性高于对PCB153的敏感性。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均有不利影响,PCB28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生长和生殖抑制效应加强;PCB153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抑制效应增强,但其对大型溞的繁殖则表现为低浓度抑制而高浓度促进的现象虼耍团ǘ榷嗦攘剑≒CB153、PCB28)长期暴露的潜在毒性和高浓度多氯联苯的急性毒性在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任加国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44-3845,3966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通过室内淋滤和洗脱试验,探讨PCBs的迁移及去除过程,为土壤PCBs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受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多氯联苯污染的危害性及其在土壤的迁移吸附行为,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并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同时萃取水样中23种多氯联苯(PCBs),6种滴滴涕(DDT)和4种六六六(HCH),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对水样中PCBs、DDT和HCH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9~4.20 ng/L、0.06~0.15 ng/L、0.52~1.79 n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8.1%~109.8%、86.1%~105.5%和81.6%~107.2%。  相似文献   
10.
多氯联苯的性质、危害及在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5月2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从而启动了人类向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宣战的进程。多氯联苯被列为公约中禁止的持久性有机物,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氯联苯的性质、危害及在环境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