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陕西省武功县为研究区,在0~20 cm土层,以“S”形法采集耕地土样2 219个,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拟合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0~65.80 mg/kg,平均值为21.75 mg/kg,最佳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且具各向异性特征,块金系数为0.360 3,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比较明显,总体分布状况与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施肥是影响武功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产生不仅改变了电子商务的模式,也对农村电子商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省武功县作为西北电子商务第一县,在电商发展方面始终走在最前沿。文中从新媒体的角度总结了武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其成功的做法和存在问题,并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人才引进、电商创新等方面总结了武功农村电商发展对其他县域电商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是陕西省关中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本研究以陕西省武功县为例,使用Landsat8 OLI影像作为数据源,综合使用NDVI阈值分割和决策树分类技术提取了武功县2017年冬小麦种植区域,并对各乡镇冬小麦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冬小麦越冬期结合油菜开花期是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冬小麦种植信息的最佳时期组合;(2)运用NDVI阈值分割法结合决策树分类从OLI影像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的精度达到93%以上;(3)武功县2017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为21 181.97 hm2,下辖各乡镇中长宁和贞元两镇冬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24%和19%;在县域尺度上,使用遥感技术提取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武功县耕地质量空间变异规律,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别针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各选取1000个分等单元样点,在保证样点为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应用GS+9.0软件进行对武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空间变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功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异是以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为主,自然质量的空间变异在3270 m以内,利用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1310 m以内,而经济质量的空间变异在14970 m以内。自然质量以南北方向和西北东南方向变异大,而东西方向变异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则以南北方向和西南东北方向变异大,东西方向变异最小。地统计学方法是定量研究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的有效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研究有利于认识耕地质量空间分异规律,也有利于有效选择耕地质量监测样点。  相似文献   
5.
论新形势下中密度纤维板厂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在实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提倡和发展林业多种经营生产时期,全国范围内相继采用国产设备建设了一批中小型中密度纤维板厂。跨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对林业政策的调整,全面实施和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密度纤维板厂来自林区的原料宣告结束,使这些刚建设起来的生产线成为无米之炊,停产或半停产。龙草坪林业局武功中密度纤维板厂则抓住市场机遇,采取租凭经营,并有效地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连续两年多来,生产经营正常,结合这一实践,对新形势下如何创出一条新路,使森工时期建设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持续经营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  相似文献   
6.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空间格局研究——以武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陕西省武功县为研究区,在0~20 cm土层,以"S"形法采集耕地土样2 219个,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拟合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0~65.80 mg/kg,平均值为21.75 mg/kg,最佳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且具各向异性特征,块金系数为0.360 3,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比较明显,总体分布状况与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施肥是影响武功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武功县2006年、2009年两期Lansat 5-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图,求得该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武功县未来12 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引入模型效应系数检验该模型,模型效应系数值为99.99%,用该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可靠的;人类活动是武功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武功县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和菜地面积分别减少5.74%,0.74%;而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则逐年增加,分别增加6.29%,0.57%;水域和特殊用地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明晰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单元面积并累加得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并利用Logistic模型拟合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现实生产能力。结果表明,武功县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107.42×104 t和70.05×104 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9.22 t·hm-2和25.58 t·hm-2,现实生产能力为28.49×104 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40 t·hm-2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粮食单产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单位面积现实产能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普集镇和游风镇,为13.53 t·hm-2和8.66 t·hm-2,未来西北台塬区的乡镇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从陕西武功县花卉苗木产业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研,指出现阶段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为促进本地乃至渭河流域花卉苗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