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21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君子兰原产南非山地雨林,因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喜温暖,忌寒冷;喜半阴,忌强光;喜湿润,忌渍水的生态环境.在酷暑炎热的夏季,强烈的直射阳光,容易使君子兰产生日灼病,组织坏死,导至烂根,叶片变黄、发黑,断头(不抽箭),严重的植株死亡。因此,要使君子兰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吲哚乙酸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敏感)和苏油4号(耐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吲哚乙酸(IAA)对油菜蕾薹期渍水的缓解效应。蕾薹期渍水持续10d,渍水结束后,叶面喷施浓度为0.1mmol/L的IAA,随后的0~15d调查油菜的生理变化。结果发现:渍水后生物量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升高;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上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渍水结束后喷施IAA,对敏感的秦优7号缓解效应更明显;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升高,5d后显著恢复生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降低,降低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减少蔗糖的分解;尤其是喷施15d后IAA对渍水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明显,苏油4号根干重显著增加,而秦优7号的根干重和茎干重均显著增加。叶面喷施IAA有效缓解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抗氧化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4.
为给长江中下游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扬辐麦4号为材料,研究拔节期和花后连续渍水5d、10d和15d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根和地上部、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及根冠比。随渍水时间的延长,渍水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量的影响总体呈增大趋势;籽粒产量、穗粒数、花后地上部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根冠比在渍水5d和10d间差异不显著,渍水5d和15d间差异显著。拔节期与花后短期渍水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花后渍水15d产量显著低于拔节期渍水。花后渍水对千粒重、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地上部干物质转运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渍水对冬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以中双9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不同渍水时间对冬油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合色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下降。其它生长及生理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相对生长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渍水第13d时达到最高,而叶片MDA含量则在渍水胁迫24d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渍水胁迫对冬油菜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短期渍水胁迫下,油菜幼苗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维持一定的生长量;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生理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油菜幼苗生长受抑制,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在还原过程中 ,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 ,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 .在渍水初期 ,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 .在渍水后期 ,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 ,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 .在还原条件下 ,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模拟渍水逆境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耐渍性小麦品种产量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逆境显著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N、P、K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N、P、K积累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各异,渍水逆境导致根系、功能叶片N、P积累量占单株总积累量的比例下降,茎鞘和籽粒所占比例上升;而对K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K肥和拔节孕穗期及时追施速效N肥,对于减轻花后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粒重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根系形态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期设置不同时间渍水处理(0、3、6和9 d,分别用W0、W3、W6和W9表示),研究其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酶活性、成熟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W3处理根系形态与W0无显著差异,而W6和W9处理根系总长、平均直径、干重、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显著低于W0;2个品种根系中MDA含量和POD活性随渍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OD活性随渍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后21 d, W6和W9处理根系中MDA含量和POD活性显著高于W0,而SOD活性显著低于W0。W6和W9处理2个品种成熟期籽粒干重及其占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皖麦52’的W6和W9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下降。不同水分处理下2个品种花后21 d根系干重、总表面积、总体积与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开花期渍水3 d对2个品种的根系形态、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开花期渍水6和9 d小麦灌浆中后期根系总长、平均直径、干重、总表面积、总体积和SOD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籽粒干重及其所占比例减少,进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9.
罗芒生 《花卉》2010,(5):22-22
梅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历来庭院、园林栽培广。但梅花肯有独特的生理特点,栽管要注意“四防”: 一、防旱涝.梅花根系好气.忌水涝板结闭气。如土壤渍水,根系产生缺氧呼吸,容易产生腐烂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0.
排除干旱、渍水、病虫、盐碱等因素,麦苗叶色异常主要是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所致. 1.缺氮黄苗 麦苗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直立发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枯落.一般播种过早、砂性田、二坡地、基肥不足、种肥未施,均易造成脱肥黄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