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0篇
农学   7篇
  6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灌丛草地中常见的几种主要灌木为火棘,贵州金丝桃和小果蔷薇,草本类牧草主要是以中禾草为主的可食草类,其地上可被山羊采食部份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随植物体的生育阶段的增加呈线下降;粗纤维含量则呈线性上升;无氮浸出物含量则在开花结实前后最高。季节性规律为: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在春季高、夏季低、秋季又有所回升,冬季又逐渐下降;粗纤维夏季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无氮浸出物含量在秋末冬初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三峡地区灌丛草地灌木植被在山羊放牧条件下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区内灌木种间平均重要值的大小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各区内平均重要值最大者均为白栎,对照、轻牧和重牧区内其平均重要值分别为57.1%、51.3%和39.7%。放牧(轻牧和重牧,5月、7月和9月)期间白栎的重要值为上升趋势(除9月重牧之外),美丽胡枝子的重要值为下降趋势(除5月轻牧之外),水锦树的重要值为上升趋势(除9月轻牧之外)。轻牧能使白栎、麻栎、盐肤木、柳杉、美丽胡枝子、马桑和小果蔷薇的重要值增加,这说明轻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它们的再生,增加植冠盖度,从而提高它们在灌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而对于某些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灌木种,如宜昌木兰和黄檀等,放牧会影响其再生,故应严格控制其放牧强度才不致使其从灌木群落中衰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杨泽新  蔡维湘 《草业科学》1995,12(2):17-21,24
通过对放牧山羊的牧草适口性,嗜食性和采食率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山羊放牧对灌丛草地的植物适口性、嗜食性比率和采食率均以灌木嫩枝叶,中禾草和苔草属植物较优。季节性规律为:春季山羊喜哺食灌木嫩枝叶,灌木嗜食性比率较高,采食率也较高,夏季山羊喜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嗜食性比率高于灌木,秋季山羊较喜啃食灌木枝叶,嗜食性比率灌木高于草本植物,采食率低于春季,灌木采食率高于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卓尼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境内海拔在2100~4920m之间,全县总土地面积813.7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48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1.3%。草地类型以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和森林草甸草场为主。市牧业是卓尼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草地是全畜牧业生产和广大牧民群众赖以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草原植被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好坏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安危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灌丛草地类型区作为草地实施放牧和全年禁牧管理后的观测区。以2003年的观察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月份梯度实施禁牧与全年放牧状态下,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多度和重量的变化对比,辅以气象、土壤因子进行分析,意在找出草地合理的放牧强度,草地适宜的休养生息时间,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化。结果表明,灌丛草地在实施禁牧措施后草地植被状况有好转。草地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04g/m^2。灌木初级生产力平均提高115.8kg/hm^2。植被盖度平均提高20%,植被高度平均提高17cm,植被的群落演替过程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乌拉特后旗荒漠区8种灌丛地上部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拉特后旗荒漠区常见的8种灌丛[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短叶假木贼(Auabasis brevifoli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和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进行调查,灌丛的测量采用标准株结合标准枝法,计算获得其生物量,并测量高度、冠幅,对比分析生物量得大小,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预测函数模型的最优变量,然后建立单株灌丛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8种灌丛依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霸王驼绒藜绵刺松叶猪毛菜红砂珍珠猪毛菜甘蒙锦鸡儿短叶假木贼,这与植物自身特性及放牧干扰有直接关系;根据r~2,松叶猪毛菜、短叶假木贼、霸王地上部生物量与灌丛面积的平方(S~2)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绵刺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及冠幅面积乘积的平方(H~2S~2)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驼绒藜地上部生物量与冠幅体积(HS)极显著相关,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模型;甘蒙锦鸡儿、红砂地上部生物量与植株高度的平方和面积的乘积(H~2S)极显著相关,最优预测模型为幂函数模型;珍珠猪毛菜地上部生物量与灌丛面积的平方及高度的乘积(HS~2)极显著相关,最优模型为线性函数。经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率(P)、相对误差[样本的平均误差(R_S)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R_(MA))]检验,发现8种灌丛预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均达标准水平。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定性评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区内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修复脆弱生态区提供科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白龙江上游主要5种灌丛类型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均大于其它灌丛类型,臭樱(Maddenia hypoleuca)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入渗性能最差;不同灌丛类型土壤的初渗率在3.68~44.13 mL/min,稳渗率在1.05~4.71 mL/min,总体上是杜鹃灌丛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灌丛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灌丛中华柳(Salix cathayana)灌丛臭樱灌丛;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与土壤自然含水量、入渗总量和孔隙度呈及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及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红柳沙包是一种地质计年材料,并且是记录古气候环境信息的有效载体。文中在通过多种定年方法综合确定研究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年代序列后,实验分析得出红柳沙包沉积纹层中的δ~(18)O含量,使用SPSS软件对δ~(18)O含量与气候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重建安迪尔地区近200年来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对δ~(18)O变化影响最明显的是2月份日照时数和11月份平均气温;1792年以来,安迪尔气候总体上由冷干向暖湿方向发展,其中1792~1828年和1850~1917年为冷干期,1829~1849年和1918~2010年为暖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