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563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982篇
基础科学   52篇
  189篇
综合类   5495篇
农作物   1427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650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欧李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茎苗的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板栗雌花芽分化与促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为壳斗科栗属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它是我国特有的名优干果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北起辽宁、吉林,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共26个省(区)都有分布。长期以来,我国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大面积产量仍然较低。低产的直接原因之一是雌花太少、雄花太多。雌雄花比常为1:2000~4500。因此,探明板栗雌花芽分化规律,掌握雌花芽促成技术,对有效促进雌花分化,提高板栗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概述了红米湘晚籼12号的产量、米质、抗逆性等品种特性,检测分析了该品种与普通稻(金优207)的米糠和精白米营养成份,根据该红米品种特性及营养特征、生产与加工情况、销售与市场前景,提出几种利用红米湘晚籼12号的创新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6.
种业宝典     
《种子世界》2006,(2):51-52
次生分生组织:由某些成熟组织经过脱分化,重新恢复细胞分裂机能而形成的分生组织。表皮、皮层、中柱鞘以及韧皮薄壁组织中均可发生。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其分裂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结构。次生加厚分生组织;次生菌丝;次生林;次生林改造;次生生长;  相似文献   
7.
8.
巴粳3号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核生所的林应春、梁乃亭用日本优质稻品种陆小町,种子经CO60γ射线处理,在种植的M2代中选出优良单株。以贵州省 农科院选育的优质稻品种金麻粘作母本,辐射后代2~29株系作父本进行人 工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豫粳2号(原名郑州早粳)具有抗旱、稳产、抗碱、耐迟播等优点,在近年高温干旱情况下,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旱种品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曾把它同12个旱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比试验,其他品种播期弹性均不及豫粳2号。因此,到目前为止,它们是我省水稻旱种的当家品种。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实质上是其具有的感光性造成的。揭示品种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粳15”(原“5356”)由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我市2002年引进,当年平均亩产628妇;2003年示范,平均亩产535.5虹;2004年种植2.4万亩,平均亩产635kg,比“武运粳7号”增产2%~5%,2005年在本地区全面推广。该品种全生育期157d左右,比“武运粳7号”早2~3d,为早熟晚粳新品种;植株高95~100cm,一生总叶片18张,地上部分6个伸长节间;株型稍松散,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生长清秀,后期叶盖顶;分蘖中等偏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好;对纹枯病、稻瘟病抗性较强,轻感稻曲病;为大穗大粒型品种,每穗粒数120~125粒,千粒重27.5~28g;米粒外观白亮,透明度较高,经测定达国标三级米标准;稳定、高产,一般亩穗数20万左右,结实率90%以上,产量比“武运粳7号”略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