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1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林业   618篇
农学   217篇
基础科学   163篇
  563篇
综合类   2945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272篇
畜牧兽医   1765篇
园艺   226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天然纺织纤维来源和重要的食用油来源。棉花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高度敏感,尤其是高温胁迫极易影响花粉的活力和花药的开裂。为了解析棉花在高温胁迫下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应变化机制,开展了热敏和耐热2个棉花品种的全长转录组响应高温胁迫处理变化的研究。通过转录本的可变剪切分析发现,2个棉花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可变剪切的总数显著增加。热敏品种Che61-72中发现了2 900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且差异基因在加热前样本(R0)和加热12 h后的样本(R12)中分别识别到了13 251个和25 296个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内含子保留事件增加得最多,有3 837个。耐热品种新陆早36号中发现了2 43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加热前样本(T0)和加热12 h后的样本(T12)中鉴定到了11 248个和13 769个可变剪切事件,外显子跳跃事件变化得最大,增加了4 144个。富集分析发现,2个品种的差异基因都显著富集到了光系统Ⅰ的光捕获、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中,并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CPB3、A0A1U8IZF2、A0A1...  相似文献   
2.
马兵 《中国种业》2020,(7):74-75
铜麦6号是半冬性品种,株型半紧凑,田间长势好,在旱地、盐碱地、水地均可种植。对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旱薄、抗盐碱地的小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4.
纳米硒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进国  于建宁 《广东饲料》2003,12(4):20-21,22
纳米红色元素硒是利用蛋白质的酰胺平面对红色元素硒有吸引作用的原理,控制红色元素硒形成以蛋白质为核、以红色元素硒为膜和以蛋白质为分散剂的纳米粒子,具有护肝、抑制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纳米红色元素硒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对粗蛋白质消化率来说,不同铜源对其未见显著影响(p<0.05,表4)。但不同形式的铜在仔猪日粮中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5),其中有机铜加硫酸铜组以及碱式氯化铜组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硫酸铜组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以有机或碱式氯化铜形式存在的铜改变或改善了铜的吸收途径,从而提高了铜的表观消化吸收率。但是同时添加有机铜和碱式氯化铜的混合组却降低了铜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硝酸—高氯酸的湿灰化前处理方法处理饲料样品,测定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铜和铁的含量,同时采用干灰化法(国标法)检验测定结果,并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湿灰化法可以达到国标干灰化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在测定饲料原料中微量元素铜和铁含量时硝酸-高氯酸湿灰化法可以代替国标法。  相似文献   
7.
余商 《油气储运》2009,(12):10-10
近日,欧盟发布欧盟委员会法规(EC)No1253/2008,规定允许羟基蛋氨酸铜螯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鸡的增肥,其最大用量为每千克饲料(含水量为12%)中铜元素含量为25毫克,  相似文献   
8.
我从邮局取回“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时,挨着我家地块的别人家的玉米都种上七八天了。中午,我就把纳米863放人大水缸里处理水,2小时后,用处理的水拌种,阴干后,下午就开始播种。作物种子是“玉米农大108”,结果用纳米863处理的水浸泡的种子出苗比别人家的只晚出一天,而且出苗后叶片黑绿粗壮。  相似文献   
9.
东阿 《油气储运》2006,(12):53-54
我是《农业知识》杂志的忠实读者,在每期杂志中都能看到关于强的纳米产品的介绍,后来的中央电视台二套、七套等节目中也看到过强的纳米产品的相关报道,凭着多年来对《农业知识》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陈科 《农村百事通》2006,(11):29-29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邮编:130012,电话:0431-8499134)王子忱教授发明的“一种从稻壳制备高纯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前不久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 L03133335.4)。他利用稻壳中富含硅的特性,通过剔除无机物、纤维和杂质以及燃烧去掉碳成分等方式,从稻壳中提取出了二氧化硅,其含量占稻壳的1/5左右。这个过程中没有废料产生,所有的稻壳都被充分利用,而且在除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碳也保留下来,成为活性炭的原料。矿石加工出的二氧化硅多是微米二氧化硅,而稻壳加工出的则是纳米二氧化硅,分子体积是微米的1%,因此它的强度和透明度都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