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精料水平和蛋氨酸铬(Cr-Met)添加剂量对舍饲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饲粮精料水平和Cr-Met添加剂量,其中饲粮精料水平分别设为35%(低精料饲粮,饲粮精粗比为35∶65)和55%(高精料饲粮,饲粮精粗比为55∶45),Cr-Met添加剂量分别设为0、0.75和1.50 g/(d·只)。将60只雄性滩羊羔羊[平均体重为(21±1)kg]随机分配到6个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期为8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5 d。结果显示:1)与低精料饲粮组相比,高精料饲粮组滩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后腿肉比重显著增加(P<0.05),但料重比与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则显著降低(P<0.05)。2)低精料饲粮组滩羊背膘厚度、皮下脂肪厚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后腿肉比重随Cr-Met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但肌肉pH则线性升高(P<0.05)。3)高精料饲粮组滩羊肋肉比重、腰肉比重以及肌肉剪切力和pH随Cr-Met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升高(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a*值则线性降低(P<0.05)。综合本试验测定指标,建议在滩羊养殖中选择精粗比为55∶45的高精料饲粮,Cr-Met的适宜添加剂量为1.50 g/(d·只),且不建议在精粗比为35∶65的低精料饲粮中添加Cr-Met。  相似文献   
2.
铬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的活性成分,铬协同胰岛素参与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应激因素都会增加体内铬的动员和释放,使铬的排出量增加,导致体内铬缺乏。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在我国一些省份有数月的日平均温度高达30℃以上。尽管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蛋鸡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急性或持续高温应激,产蛋性能下降。本试验以蛋鸡为对象,研究饲粮中添加铬对自然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及肌肉中…  相似文献   
3.
脂肪沉积的神经与营养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沉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整个过程都要受到神经的调节,包括神经中枢和激素的调节.另外,日粮营养对脂肪沉积及体脂成分影响很大,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试图通过神经和营养两方面对脂肪沉积调节的研究,以期达到增加或减少脂肪沉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因其多种生物学功能而日益引起多方关注,目前已发现CLA具有降低体脂沉积的作用,使之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CLA对动物脂肪沉积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碱降低动物脂肪沉积的营养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明  侯水生  黄苇 《中国饲料》2005,(17):19-20
胆碱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饲料中添加胆碱可显著降低动物脂肪沉积。基于胆碱代谢和蛋氨酸代谢,本文从胆碱氧化、蛋氨酸再甲基化、脂肪酸氧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胆碱降低动物脂肪沉积的营养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对肉鸡来说,上市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性成熟的外观(冠大、脸红、毛光鲜、有皮下脂肪等),因为只有接近性成熟时脂肪沉积较多,肉质最鲜美,风味最浓郁.但是目前大部分品种需要饲养140~150d才会达到性成熟,这样就会由于饲养周期长造成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降低,而早熟蛋鸡品种比一般品种提前开产,并提前达到产蛋高峰,从而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济宁百日鸡100~120日龄即可开产,比其它品种要提前30~40d.因此,进行鸡性早熟研究和早熟品种的培育成为当前优质鸡育种的主攻方向,也将是鸡育种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从而促进养鸡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面就与鸡性成熟有关的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动物机体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能源,按照分布位置可分为皮下脂肪(SF)、肌内脂肪(IMF)和内脏脂肪(VF),按照结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白色脂肪(WAT)、棕色脂肪(BAT)和米色脂肪(BeAT)。脂肪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其影响动物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肉品质等。牦牛作为地方特色品种,承担着当地畜牧经济的重任,其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复杂。文章从牦牛脂肪分类、脂肪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基因等内容,综述了年龄、品种、性别、饲养管理、营养因素以及多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非编码RNA的调控对牦牛脂肪代谢的影响,以期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为牦牛脂肪代谢提供研究思路,也为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肉因其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脂肪组织是畜禽肉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肪是影响生长发育和肉质等经济性状的关键因素之一。肉牛脂肪沉积受到多种细胞因子调控。除蛋白质编码基因外,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也是影响脂肪沉积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脂肪沉积过程,综述了目前发现的与肉牛脂肪生成相关的lncRNA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优质肉牛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生长速度阿勒泰羊主要血液生化指标含量和尾脂中瘦素(Leptin)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阿勒泰羊生长速度与脂肪沉积之间的关系。选取300只出生时间相近的阿勒泰羊公羔,正常饲喂至6月龄,记录日增重,取平均日增重排前10%和后10%的公羔各30只,分为生长快速组(HBW)和生长慢速组(LBW),从生长快速组随机选12只分为抑制生长组(饲喂低能量饲粮以抑制其生长,HBW-75%,n=6)和生长快速对照组(饲喂标准饲粮,HBW-100%,n=6),生长慢速组随机选12只分为促进生长组(饲喂高能量饲粮以促进生长,LBW-125%,n=6)和生长慢速对照组(饲喂标准饲粮,LBW-100%,n=6);预饲期7 d,正饲期30 d,试验结束后称重并采集血液,屠宰后采集尾部脂肪。检测血液TG、CK、TSH、T3、T4、S.S、GH、INS、PG、Leptin含量或活性及尾部脂肪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观察尾部脂肪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HBW-100%和LBW-100%组初体重与末体重均差异显著(P<0.05),HBW-75%和HBW-100%组初体重与末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LBW-100%和LBW-125%组初体重差异显著(P<0.05),末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LBW-100%组的T4、S.S、Leptin、TSH、T3含量显著低于HBW-100%组(P<0.05);LBW-125%组T3含量显著高于LBW-100%组(P<0.05);HBW-75%组GH、PG和Leptin含量显著低于HBW-100%组(P<0.05)。LBW-125%组尾部脂肪细胞面积大于LBW-100%组,HBW-75%组小于HBW-100%组(P<0.05)。Lept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HBW-100%组的Leptin mRNA表达量与LBW-100%组无显著差异(P>0.05),Leptin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BW-100%组(P<0.01)。LBW-125%组Lep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LBW-100%组(P<0.05)。HBW-75%组Leptin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HBW-100%组(P<0.01),Leptin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HBW-100%组(P<0.05)。综上所述,生长快速组与生长慢速组中,Leptin的表达量与体重和体脂有一定关联;在生长慢速组促进生长后体重和体脂显著增加,Leptin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生长快速组抑制生长后体重和体脂减少,Leptin的表达呈下降趋势。改变生长速度对Leptin的表达量会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机体的脂肪沉积状况。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A是肉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饲粮中维生素A不仅影响肉牛视觉和骨骼发育,也对肉牛脂肪沉积和肌肉大理石花纹形成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生产中,肉牛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不同,胎牛和犊牛阶段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和脂肪细胞增生,促进肌内脂肪沉积;育肥期限饲维生素A可提高肉牛的肌内脂肪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与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在肉牛体内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促进脂肪的形成,并在成脂定型、成脂分化和脂质蓄积的每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沉积过程受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等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也可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肉牛的脂肪沉积。作者主要介绍了脂肪组织不同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维生素A的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补充和限饲维生素A,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来影响成脂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肪沉积的机理,以期为促进维生素A改善肉牛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