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法测定电子烟烟油中的苯并[α](B[α]P),电子烟烟油样品用硅胶分散,然后用带柱层析净化功能的索氏提取器净化,经提取净化后的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定,该方法中B[α]P的检出限为3.5 ng/m L,定量限为10.0 ng/m L,样品B[α]P加标回收率在91.2%~95.7%之间。采用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可避免常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多次转移、浓缩,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前处理时间,有效减少分析误差,且有机溶剂用量大大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用于电子烟烟油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利用蚯蚓作为测试生物,以蚯蚓积累因子作为对蚯蚓生物有效性的指标,重点考察了老化(增加污染物和土壤之间的接触时间)对土壤中的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老化土壤中的蚯蚓积累因子为0.052~0.452,而土壤老化10 d和120 d后蚯蚓积累因子分别下降到0.036~0.367和0.029~0.126。这说明在老化过程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进入了蚯蚓不可接触的区域,从而不具备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还说明前10 d内老化过程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最大,之后老化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提取、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联用,建立了烧烤肉制品中3,4-苯并(a)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烤肉样品中的3,4-苯并(a)经超声处理8 min后用15 mL二甲亚砜液液萃取,再用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回收率达到74.98%~108.82%,相对标准偏差为2.35%~3.82%,检测限为0.04 μg·L-1.该方法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提取效果好,适用于烧烤肉制品中3,4-苯并(a)残留检测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法测定电子烟烟油中的苯并[α](B[α]P),电子烟烟油样品用硅胶分散,然后用带柱层析净化功能的索氏提取器净化,经提取净化后的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定,该方法中B[α]P的检出限为3.5 ng/m L,定量限为10.0 ng/m L,样品B[α]P加标回收率在91.2%95.7%之间。采用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可避免常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多次转移、浓缩,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前处理时间,有效减少分析误差,且有机溶剂用量大大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方法用于电子烟烟油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苯并_a_芘对大弹涂鱼肝脏芳烃羟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涛 《水产学报》2001,25(2):156-160
研究了苯并(a)(BaP)胁迫下大弹涂鱼肝脏芳烃羟化酶(AHH)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BaP对大弹涂鱼肝脏AHH活性总体表现为显著的诱导作用(P<0.01),其中BaP暴露的浓度及时间是影响AHH活性的重要因素.0.05mg@L-1浓度的BaP暴露对AHH活性无显著影响,而0.2mg@L-1和0.5mg@L-1浓度组AHH活性则显著被诱导(P<0.01).随着暴污时间的延长,0.2mg@L-1浓度组AHH活性被显著诱导(P<0.01),而0.5mg@L-1组AHH活性则相对稳定.对AHH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0.5mg@L-1浓度组暴露7d时,AHH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污染解除后,0.5mg@L-1浓度组AHH活性显著降低,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表明大弹涂鱼肝脏仍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机能,同时也表明AHH活性可及时反映环境中BaP的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表明AHH适于作为大弹涂鱼受BaP胁迫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诱导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苯并( a)[ B( a) P]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体质量为1.5 g±0.5 g)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和肌肉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与B( a) P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呈正相关,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步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均随B( a) P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其中SOD酶活性随B( a) P浓度的增加出现抑制, CAT和GPx酶活性则与B( a) P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红花大金元B3F、C3F、X2F 烟叶,对打叶复烤各工序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苯并[a]和巴豆醛释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序上部烟叶卷烟样品的HCN释放量最高,下部烟叶的最低,一润工序较处理前较大幅度提高了上部烟叶氢氰酸释放量;二润工序与一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苯并[a]释放量降低9.36%;复烤工序与二润工序相比,下部烟叶巴豆醛释放量降低14.96%,中部烟叶苯并[a]释放量降低17.29%。综合结果,上部烟叶各工序间样品的主流烟气3种物质的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8.
以菲和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菲、对蚕豆的氧化胁迫;利用彗星实验分析了菲、对蚕豆DNA的损伤效应;将蚕豆幼苗根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暴露于菲、污染,研究了DNA损伤与氧化胁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条件下菲、污染导致蚕豆幼苗SOD、POD、CAT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上升,且MDA含量与菲、浓度均显著正相关;蚕豆根尖细胞DNA损伤随菲、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0~50 mg·kg-1菲污染条件下彗星图像尾矩(TM)值从46.41μm(阴性对照)增加到122.04μm(50 mg·kg-1菲污染处理),增大了162.96%。50mg·kg-1暴露下TM值从阴性对照的44.30μm增至110.36μm,增大了149.21%。经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蚕豆的DNA损伤程度减小。综上可知,菲、对蚕豆产生氧化胁迫并造成根尖细胞DNA损伤,菲、诱导的DNA损伤与氧化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污染是有机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一种。了解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对减少化学污染,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