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63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林业   14431篇
农学   1947篇
基础科学   589篇
  1142篇
综合类   14097篇
农作物   1453篇
水产渔业   1026篇
畜牧兽医   2728篇
园艺   2021篇
植物保护   417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808篇
  2020年   943篇
  2019年   1024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925篇
  2016年   1125篇
  2015年   1368篇
  2014年   2170篇
  2013年   2035篇
  2012年   2511篇
  2011年   2383篇
  2010年   2109篇
  2009年   2207篇
  2008年   1971篇
  2007年   1542篇
  2006年   1480篇
  2005年   1621篇
  2004年   1460篇
  2003年   1569篇
  2002年   986篇
  2001年   1114篇
  2000年   876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25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540篇
  1994年   491篇
  1993年   510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5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52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机采辣椒品种性状、产量的影响,以适宜机采的辣椒‘辣研10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P0:38 480株/hm2、P1:51 307株/hm2、P2:76 961株/hm2、P3:102 615株/hm2),分别于贵阳、遵义两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株高呈增加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辣椒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均在高密植条件下(P3)时达到最小。辣椒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高密植处理条件下(P3)达到最大,发病率分别为41.67%(贵阳)、43.33%(遵义),病情指数分别为31.05%(贵阳)、29.86%(遵义)。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单株辣椒光合作用大幅下降:P1、P2、P3处理条件下光合速率分别较P0处理显著降低13.94%、24.73%、29.66%(遵义);P1、P2、P3处理条件下辣椒叶片蒸腾速率较P0降低10.02%、19.81%、42.12%(贵阳)。辣椒总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商品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商品果产量在P1条件下获得最大值,相对于P0、P2、P3贵阳辣椒商品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6.43%、32.81%、41.67%,遵义提高了20.25%、26.67%、61.02%。综合辣椒生长与商品果产量,贵州机采辣椒‘辣研102’最佳种植密度为51307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的应对气候问题,造林绿化十分必要。本文从造林绿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造林绿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实施模式单一、多元化投入不足、长效机制建立不健全、考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此问题,本文从造林绿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马蓝高产栽培方法。[方法]收集云南、贵州马蓝与四川芦山县马蓝对比,并从种植密度、栽种期和追肥方面开展研究。[结果](1)芦山县马蓝在株高、茎基直径、叶长、叶宽、分枝数、产量和含量上优于云南、贵州马蓝;(2)种植密度以30cm×40cm为宜;(3)适宜栽种时间为9月~11月;(4)三次追施复混肥40kg/亩、50kg/亩、50kg/亩,马蓝产量高。[结论]在9~11月,采用30cm×40cm的密度种植,并于3月底4月初、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分别追施复混肥(尿素:复合肥=1:1)40kg/亩、50kg/亩、50kg/亩,芦山县马蓝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20,(3):83-84
林业育苗工程是系统性、专业性的工程,要充分考虑林业育苗、造林、经营、伐木等苗木培育环节,采用新型农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成恩 《花卉》2020,(22):172-173
樟子松的主要特征是树干挺拔、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决定了樟子松被选为干旱地区造林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当地气候少雨干燥,多为蒸腾耗水的沙地环境,这种环境对造林植物提出了一定的抗旱要求。根据干旱地区共通的蒸腾耗水规律,尤其是“热岛效应”现象,如何增强樟子松的抗旱造林效果,为抗旱造林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地球的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现就礼泉县植苗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整地、栽植技术、抚育等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学鹏 《中国饲料》2021,(2):125-128
粮食和饲料的国际贸易促进了许多国家农业生产系统的专业化和集约化。专业化动物养殖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大豆和玉米,虽然提高了动物生产力,但也促使作物和动物生产系统在空间上的分离。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大豆和玉米的贸易变化,并将其与养殖密度和整个食品系统中营养平衡的变化联系起来。这一变化与不同的营养管理条例的差异和动物饲养密度的空间变化有关。深入解析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动物饲料国际贸易、养殖密度与氮磷平衡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择新疆伊宁市荒山滴灌造林地,比较研究了8L·h-1和16L·h-1两种不同流量滴头一个灌溉期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伊犁州荒山滴灌造林中使用8L·h-1滴头是合理的,滴头流量过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使用8L·h-1流量滴头在造林早期灌溉6~8h就可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随着林分的生长,须逐渐延长灌溉时间。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13-120
蓝光强度是一种新的反映树轮密度的指标,自2002年提出以来,由于其操作简便且可能提供木质素密度的信息,在重建北半球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变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蓝光强度的原理和试验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外蓝光强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通过对其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的论述,进一步明确蓝光强度的研究潜力,尤其是针对在国内开展蓝光强度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0-2015年在靖海湾与五垒岛湾进行的海蜇(Phopilema esculentum)放流前本底调查和放流后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苗种的放流密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自然群体资源量均较低,放流群体贡献率非常大。2010-2015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6.92~30.96)×10~4尾·km~(-2),平均为29.45×10~4尾·km~(-2),五垒岛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3.05~25.14)×10~4尾·km~(-2),平均为23.97×10~4尾·km~(-2),对比结果表明靖海湾年放流密度均高于五垒岛湾。近6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25%~0.83%,平均为0.51%,五垒岛湾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31%~0.96%,平均为0.67%,五垒岛湾放流苗种成活率略高于靖海湾。通过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放流效果对比分析,海蜇苗种成活率与自然群体资源量、海蜇放流密度及海蜇苗种规格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可为山东半岛南部海蜇资源的修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