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巴西平作为一种治疗癫痫病的药物,经常被广大研究人员从河水、湖水等地表水体中检测到。环境中存在的卡巴西平,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本研究中,我们选用高岭石吸附处理卡巴西平,并探讨了溶液pH值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卡巴西平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卡巴西平在24h内达到吸附平衡,它在高岭石上的吸附过程主要包含外表面的快速吸附过程和内层微孔中的慢扩散过程;卡巴西平吸附最佳pH值为4.1,溶液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会显著地抑制卡巴西平在高岭石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蒙脱石(montmorillonite)又名微晶高岭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片状结晶的硅酸盐粘土矿,因其最初发现于法国的蒙脱城而命名的。蒙脱石是唯一的一种由人药演变为兽药的品种,对动物止泻效果和对饲料的脱霉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3.
高岭石-甲醇夹层复合体的合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意  孔海南  褚春凤 《土壤》2004,36(1):51-55
以水合联胺,10 mol尿素水溶液及甲醇先后与高岭石反应,合成了晶面间距为1.0 nm的高岭石甲醇夹层复合物。复合物不太稳定,在常温下 (约放置72 h) 或1050C加热下 (2 min)晶面间距收缩为0.85 nm。于2000C加热时,晶面间距进一步收缩为0.79 nm。0.79 nm复合物在3000C条件下长时间加热也未再发生变化。由层间膨胀值的大小及甲醇分子的最小厚度推测,0.85 nm及0.79 nm夹层复合体中甲醇分子明显地嵌入了高岭石的结构内部。其甲基可能嵌入了硅氧四面体的六角环空洞中,而羟基嵌入了铝氧八面体内。IR图谱表明0.79 nm复合物中甲醇分子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较之0.85 nm复合物更强。  相似文献   
4.
柠檬酸对高岭石中铝、硅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间歇法(batch method)模拟研究柠檬酸对水淋洗下高岭石铝、硅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能显著促进高岭石Al和Si的释放,且Al、Si的释放能力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岭石溶解同步性与柠檬酸浓度有关,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其溶解的同步性增强,且反应前期高岭石都表现为Al的优先释放,而在反应后期Al、Si趋于同步释放.柠檬酸对高岭石的溶解速率一般较无机酸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其溶解速率表现出对柠檬酸浓度的饱合性.  相似文献   
5.
柠檬酸对酸沉降下高岭石的溶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法(batch method)模拟研究酸沉降下的高岭石在柠檬酸溶液中的长期溶解效应。研究表明:柠檬酸能显著促进高岭石Al和Si的释放,且Al、Si的释放能力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岭石溶解同步性与柠檬酸浓度有关,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其溶解的同步性增强,且反应前期高岭石都表现为Al的优先释放,而在反应后期Al、Si趋于同步释放。柠檬酸对高岭石的溶解速率一般较无机酸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其溶解速率表现出对柠檬酸浓度的饱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三水铝石、针铁矿、高岭石、二氧化锰对Cr(Ⅵ)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四种矿物对Cr(Ⅵ)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公式,吸附动力学曲线可以用Elovich公式、双常数速率公式和抛物线扩散公式来描述。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四种矿物对Cr(Ⅵ)吸附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三种阴离子对Cr(Ⅵ)吸附量的影响为:H_2PO_4-和HPO_4~(2-)>SO_4~(2-)>>Cl-.二氧化锰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降低,高岭石、针铁矿和三水铝石对Cr(Ⅵ)吸附量在pH 6~7之间出现吸附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The kaolins collected from a profile of weathered granite at Yichu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have been subjected to particle size fractionation by the conventional sedimentation method and examined by XRD, SEM and TEM. All of them exhibit a mixture phase of poorly crystallized kaolinites and halloysites (0.7 nm) occurring as the main clay minerals.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 that plate kaolinites are the principal constitution in the coarse fraction, and more tubular and curled halloysite (0.7 nm) in the fine fraction. Both of them show normal probability curves i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The ratios of kaolinite and halloysite (0.7 nm)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with a series of X-ray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in peaks at d(001), d(002) and d(020),varying in intensity. Therefore, an index Qhm expressed as (Id(001) + Id(002))/(2×Id(002)), is designed to indicate relative ratios of the two clay minerals in a number of mixture phases. Because kaolinite and halloysite (0.7 nm) commonly occurred, respectively, in low and medium leaching microenvironment, the index Qhm,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weathering and pedogenic conditions of a weathering crust.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可溶性有机质存在条件下黏土矿物胶体对铀(VI)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选取2种石英砂(细砂和粗砂)分别构建均质构型的石英砂柱,研究了饱和水流条件下腐殖酸存在时高岭石胶体对铀在2种不同粒径石英砂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溶质在2种均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曲线相似且分布对称。当在石英砂柱中只通入铀(VI)溶液时,铀(VI)在2种粒径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量均较小(<25%),此时大量的铀(VI)通过络合作用吸附在石英砂表面上。当通入溶液中存在腐殖酸和高岭石胶体时,铀(VI)在2种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量增加,且在600~850 μm石英砂中(58.36%)比250~425 μm石英砂中(42.68%)穿透量更多。这充分表明腐殖酸—高岭石胶体和石英砂粒径是影响铀(VI)在地下环境中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3种有机酸还原Cr(Ⅵ) 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效果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为还原剂,当其初始浓度≤2.0 mmol·L-1时,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催化作用小显著,但其催化作用随酒石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温度和pH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催化草酸和柠檬酸还原Cr(Ⅵ) 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pH在3.5~4.5范围内,草酸对Cr(Ⅵ) 的还原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然而,柠檬酸对Cr(Ⅵ) 的还原速牢却在pH=4.0时为最快.  相似文献   
10.
针铁矿-高岭石二元体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针铁矿-高岭石复合物,以其混合物为对照,分析了它们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的针铁矿较好地包被在高岭石表面,而混合物中两固相之间的包被作用微弱。相对针铁矿和高岭石两单体而言,二元体中针铁矿和高岭石的主要晶面间距没有明显变化;复合物的孔体积增多、平均孔径减小,混合物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都接近两单体的平均值;两种二元体的表面分形度(D)增大,且D混合物>D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二元体中≡Fe-OH的振动频率升高,而≡Al-OH、Al-O、Si-O和Fe-O的振动频率降低;高岭石与针铁矿胶结后,核磁共振波谱中29Si和27Al的化学位移均向正方向移动。根据波谱分析的结果推断,针铁矿与高岭石的胶结主要通过针铁矿表面≡FenOH2(n/2)+(n=1,2,3)与高岭石表面≡Si-OH、≡Al-OH02.5+等Lewis酸之间的阳离子交换、高岭石表面≡Si-O-和≡Al-OH0.5-与针铁矿表面铁羟基(≡Fe-OH)间的阴离子交换以及高岭石表面O与针铁矿表面Fe间的配位等作用而实现,其胶结力主要为氢键和静电引力。复合物中≡Fe-OH、≡Al-OH等主要基团的振动频率以及29Si、27Al的化学位移的漂移均大于混合物中的变化量,说明复合物中针铁矿与高岭石间的胶结强度大于混合物中两固相间的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