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顶菊属菊科堆心菊族黄项菊属。起源于南美洲,主要分布于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美国的南部,后来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在其分布及扩散的地区,黄项菊通常被称之为农业或环境杂草。2001年后相继出现在我国天津和河北衡水、邢台、廊坊等地。黄顶菊是近年来新传入河北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全省目前已有47个县发生黄顶菊疫情,面积约2万hm^2.由于黄顶菊有“生态杀手”和“霸王花”之称,一旦扩散蔓延,将对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在果园环境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4种1年生牧草--高丹草、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和籽粒苋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外来植物黄顶菊之间的相对竞争表现;通过设置不同牧草与黄顶菊组合的替代比例,建立了4种牧草与黄顶菊的田间替代试验区。结果表明: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籽粒苋、向日葵有较好的生物替代作用,效果明显,而紫花苜蓿在此生境下很少出苗。高丹草、籽粒苋和墨西哥玉米出苗快,生长速度快,能够迅速实现地面覆盖,单种和混种均表现很强的替代优势,是很好的替代植物。  相似文献   
3.
黄顶菊传入河北警示人们应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带来的风险.应加强出入境检疫部门和农、林检疫部门的合作,检疫部门和承运部门共同把关,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检疫工作经费的投入,把防范外来生物入侵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黄顶菊潜在危险性评估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最近出现在河北衡水、廊坊和天津市等地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无论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还是从入侵的生态环境方面来看,都具有发展成外来入侵杂草的潜在危险性,呼吁各相关人员和部门提高警惕,防止其入侵、危害和蔓延。文章还对该植物的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对黄瓜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盆栽条件下黄顶菊与黄瓜混作对黄瓜株高、干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黄顶菊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对混作的黄瓜株高和鲜重增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长在黄顶菊附近的黄瓜的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及POD活性、CAT活性均低于单种黄瓜的对照,而MDA含量高于对照;不同浓度黄顶菊植株浸提液处理的黄瓜种子,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6.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Biolog技术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值(AWCD)的变化趋势为:入侵地根际土(RPS)>入侵地根围土(BS)>未入侵地(CK),且差异显著;而CK的功能多样性指数(H)高于BS,RPS亦高于BS,差异均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方式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为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入侵样地BS和RPS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高27.05%、121.52%;BS和RPS的微生物量氮分别比CK高37.40%、79.80%。相关性分析表明,AWCD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黄顶菊入侵增强了入侵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顶菊是近年来天津地区新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具有种子量大、繁殖迅速、适应性强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的特点,对天津市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介绍了黄顶菊在天津地区的发生及防治情况,叙述了黄顶菊防控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对天津地区黄顶菊防控途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顶菊种子人工识别时存在的主观性强、效率低、可重复性差等缺点,提出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黄顶菊种子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了黄顶菊种子图像的分割方法、目标提取及种子图像中形态和颜色特征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各形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筛选出了能精确反映黄顶菊种子几何特征的参数,验证了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为后期的种子自动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新技术》2008,(5):66-67
答:有以下3种方法。 1.人工拔除。对于零散分布区域,组织人员人工拔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割除植株,耕翻晒根,拾尽根茬,集中焚烧。拔除时间,要在黄顶菊种子成熟之前,将所有黄顶菊连根拔除并通过中耕将根、茎等无性繁殖器官拣除.带出田外集中焚烧销毁,做到斩草除根.  相似文献   
10.
芦站根  周文杰  时丽冉  李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87-3587,3611
对近年来传入我国的3种外来植物刺萼龙葵、黄顶菊、一年蓬的入侵状况、传入和定殖的可能性、潜在风险性、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为外来入侵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