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林业   1048篇
农学   450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30篇
综合类   1538篇
农作物   54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青素是由类黄酮合成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时会使茶树新梢呈现红色或紫色。同时,花青素相比儿茶素等具有更明显的抗氧化、预防肿瘤等药理保健作用。文章就茶树花青素合成途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高花青素茶树的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适应力强、能够防火等特性。本文从选择良种壮苗、林地规划(林地选择、整地设计、密度设计)、定植、基础设施建设、松土除草及间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油茶造林的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造林业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福建省速生丰产林持续优质发展,系统分析了与营造速生丰产林相关的种苗基础和种苗问题,提出了与发展速生丰产林相适应的种苗对策.  相似文献   
4.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一次防治大豆灰斑病籽粒灰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及田间大豆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证明,籽粒感染灰斑病的关键时期是R3-R5期.R2期以前侵染不造成籽粒斑驳,据此提出一次防治大豆籽粒灰斑病的关键时期为R2-R4期.  相似文献   
6.
经沼液浸种的早稻秧苗比对照组秧苗,具有较强的耐冷性,通过电镜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动态观察证实,在低温(5°/5℃)下,叶绿体结构和细胞核结构,随着冷害天数的延长,伤害在不断加重,叶绿体结构会出现空洞,基质片断裂,直至崩溃。细胞核染色体凝集,核膜破裂,核内容物丧失等现象出现。而经沼液浸种的秧苗伤害程度有较明显的减轻。  相似文献   
7.
Relative dispersibility of Tilia americana L., Acer saccharum Marsh. and 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 was inferred from the ratio among species-specif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 computed from seedling density-distance plots. Density counts were made in spatially-uniform old fields adjacent to single seed sources or monotypic fencerows. Resultant seedling shadow curves approximate the negative exponential form expected for many seeds (log y=a–X). This basic curve shape fit species of differing dispersibility, dispersal under a range of wind directions and one-year-old or all-aged cohorts. The ratios of were 1:2.6:3.2 for Tilia, Acer and Fraxinus, respectively, in order of increasing dispersibility. Vegetation patches isolated from seed sources by several hundred meters or more should have extremely low input of seeds, especially Tilia and Acer.The finding that Fraxinus disperses farther than Acer was unexpected, since the samaras of the former have faster terminal velocities. The relationship can be explained by better performance of Fraxinus samaras in the stronger winds experienced by trees in open landscapes, poorer formation of the samara abscission layer, and release of samaras following leaf abscission and during the winter when winds are the strongest. Both the samara plan and dispersal phenology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estimating relative dispersibility among species.  相似文献   
8.
以电导法配合Log istic方程确定茶梅‘小玫瑰’的抗寒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徐康  夏宜平  徐碧玉  林田  杨霞 《园艺学报》2005,32(1):148-153
 摘 要: 以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低温处理下茶梅‘小玫瑰’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 变化作曲线,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茶梅的半致死温度(LT50 ) , 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6 h以上, 茶梅叶片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 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茶梅叶片的LT50 , 其温度值在- 1215℃至- 14℃之间, 这可认为是茶梅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王碧林  俞燎远  钟海东 《茶叶》2016,(3):159-161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喜湿和喜漫射光、怕强光直射的特性,适度遮阴的条件下,可改变茶园田间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茶叶和杜瓜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作者认为,一般茶树品种皆可套种,然白化类黄化类茶树品种尤为适应。杜瓜密度以每667m~220~30株为宜,杜瓜藤蔓在棚顶30%~40%左右的遮阴率为佳,将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茶叶品质。过密藤蔓造成茶园过度遮阴,茶树冠面阳光不足将影响茶树生长降低茶叶产质量。杜瓜套种使春茶开采期提早2~3天;每667 m~2茶园增收茶叶450元,杜瓜籽增收2700元,净产值增加2100元,比普通茶园增收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