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并着重阐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理化脱毒措施,以期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震毁企业场地健康风险评估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军  江传春  王兴瑞  余江  陈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80-20282,20285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一些损毁企业的原料、中间产品等发生泄漏,这些泄漏物以及损毁企业长期积存的有害废物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污染风险。以德阳市一家损毁的磷制品企业为例,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健康风险模型,详细地评价了场地砷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初步评价的3种有害元素中,与启动风险筛选值相比,砷的污染指数最高,达到了50,因此砷被确定为该场地的风险因子。深度评价中,砷在不同用地模式下的健康风险均是不可忽视的,且最高危害指数达1.01E-04。场地砷的致癌风险较大,若想再利用则必须经过修复,消除风险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地区多介质环境中多氯联苯、镉致癌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典型地区多种环境介质土壤(n=151)、地下水(n=9)、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气态污染物,n=4)及农作物(蔬菜(n=38)和大米(n=95))进行采样,分析其中多氯联苯(PCBs)和镉(Cd)含量,利用美国EPA致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研究区居民经多种途径接触多种介质引起的PCBs和Cd的致癌暴露剂量和致癌风险.进行致癌风险贡献率分析,筛选出主要的致癌污染物、暴露途径及对致癌风险贡献最大的环境介质.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环境介质中均存在严重的PCBs、Cd污染,蔬菜和大米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130倍和17倍,地下水中PCBs和Cd超标率均很高,大气中气态PCBs及PM10颗粒态PCBs、Cd含量均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致癌暴露剂量评估结果表明PCBs、Cd的总致癌暴露剂量分别为允许摄入量的6.8倍和6.1倍,总致癌风险为1.1×10-3,远高于国内外所规定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致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经口摄入是研究区居民致癌风险的最主要暴露途径,蔬菜、大米和地下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PCBs、Cd致癌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牡蛎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对2003年春季在广东沿岸15个贝类养殖海域采集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仪-石英毛细管色谱柱(长30m,内径0.32mm,膜厚0.25μm)-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然后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α-BHC、β-BHC、γ-BHC、pp′-DDD、pp′-DDE、pp′-DDT、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七氯和环氧七氯的残留量均低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接触风险指数ERI和致癌风险指数CRI分别为4×10-7~4×10-2、1.17×10-5~8.97×10-5;每天每千克人体可以食用的广东近江牡蛎软组织重量,按可接受的致癌风险(CRI≤10-4)推算为4~51g,15个采样点总体平均为9g;按可接受的接触风险(ERI≤1)推算为37~410g,总体平均为68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