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6篇
农学   98篇
  33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10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显示亚麻茎中段的出麻率与单株出麻率相关极显著,可以在育种的单株选择过程中,利用茎中段的出麻率来快速估算单株出麻率,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水地胡麻密肥高产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宁夏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水地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密肥因素对胡麻产量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播种粒数、磷肥施用量,并通过模拟选优,确定了水地胡麻籽粒产量高于1 950.00 kg/hm2的优化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3.
吴广文 《中国麻业》2003,25(1):42-44
文章阐述了大兴安岭亚麻发展的原因,即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家庭农场大面积种植方式,从而使该区亚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且发展势头强劲;并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三倍体毛白杨木质刨花为主要原料,短切玻璃纤维丝和亚麻屑混合为增强材料,胶粘剂采用BN—1号PF 树脂,并以复合材料的复合原理、产品用途及工业化生产可行性为原则,设计具有混杂表层的增强三倍体毛白杨木质 复合材料,同时对复合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合理,采用适当工艺条件制备的具有 混杂表层的三倍体毛白杨木质复合材料其产品的MOR、MOE得以大大提高,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欧共体定向结构 板(PrEN300-94OSB/4)标准的要求,可作为集装箱底板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以竹炭颗粒为主要原料、麻毡为增强材料制造竹炭板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探讨了不同水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样板部分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毡增强竹炭板的制造工艺是可行的;本试验范围内适宜的制板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125℃,时间12min,施胶量11%;按此工艺制得竹炭板的MOR为4.6~6.1MPa,MOE为600~1100MPa,TS为0.6%~1.0%,24h吸水率28.7%~33.0%。  相似文献   
6.
There is a growing desire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and use of nonwood plant materials as supplements to wood materials for wood cement-bonded boards (WCB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omparative properties of WCBs containing various amounts of discontinuous inorganic fiber materials, such as alkali-resistant glass fiber, normal glass fiber, mineral wool, and nonwood plant materials such as retted flax straw and wheat straw particles. Tested cement-bonded boards were made at wood/additive compositions of 100/0, 90/10, 80/20, 70/30, 60/40, and 50/50 (weight percentages). Seventy-eight laboratory-scale WCBs were produced. Various board properties, such as the modulus of rupture (MOR), internal bonding strength (IB), water absorption (WA), thickness swelling (TS), and linear expansion (LE), we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types of discontinuous inorganic fiber used as reinforcing materials in composit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modified the performance of WCB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cement-bonded board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the additives. MOR and IB were increased; and WA, TS, and LE of boards were reduced by combination with the inorganic fiber material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combination with retted flax straw particles only slightly increased the MOR of boards, and wheat straw particles led to marked decreases in al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WCBs.Part of this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the 5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Kyoto, April 2000  相似文献   
7.
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这些玉米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南地区12份玉米地方品种为材料,对Glb1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12份玉米材料Glb1基因序列长度为1138-1149 bp,其序列一致性为96.21%。12份材料Glb1基因序列间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大于等于3 bp的插入/缺失有8个,主要位于第81-84、122-128、161-164、368-371、428-442、668-680、966-976和1003-1011 bp。不同玉米地方品种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96.50%-100.00%,平均为98.58%。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2份材料分为五大类,且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玉米材料趋向于聚为一类。【结论】Glb1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所选材料间Glb1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利用Glb1基因序列可作为鉴定不同玉米地方品种的一种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 ,均以中部最多 ,下部次之 ,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 :下部最大 ,中部次之 ,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 ,分别为 5 30个和 6 6 2个 ;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镉污染土壤亚麻替代种植的经济、生态效益,对浏阳市永和镇佳成村镉污染土壤的下大屋组、新建组等2个试验点的亚麻农艺性状和土壤、植株中重金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亚9号株高在79.20 cm以上,最高可达108.94 cm,工艺长度62.52 cm以上,茎粗最高达3.50 mm,原茎产量最高为4337.81 kg/hm2,种子产量468.07 kg/hm2。在重金属镉吸收方面,镉富集系数较高,最高可达6.752,表明内亚9号有着良好的吸收土壤重金属镉的能力,每亩可获纯收益1025.47元。综上,亚麻在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