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褪黑素对UV-B辐射后的秦艽原生质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秦艽原生质体DNA损伤程度,选取尾部DNA含量(TailDNA%)作为DNA损伤程度的分析指标.MEL以0、1、10 μmol·L-1的终浓度加入原生质体悬液中,UV-B辐射处理的辐照度为0,5 W·m-2.试验分2组:1)原生质体分别用UV-B辐射处理不同的时间(0、5、10、30、60、120 s),暗培养60 min后电泳.2)原生质体被UV-B照射40 s后,分别暗培养不同时间(0、1、2、3、4、6h),再电泳.结果显示在5~30 s的时间内,辐射时间越长,Tail DNA%越高,相同的辐射时间下,MEL浓度越高,TailDNA%越低;在1~6 h培养时间内,MEL处理的样品,TailDNA%值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并且TailDNA%值的大小与所处理的MEL的浓度呈反比关系.由此可见褪黑素降低了UV-B辐射诱导的植物原生质体DNA损伤程度,促进DNA损伤的修复.本试验应用SCGE技术,进一步揭示了MEL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八仙花的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进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适宜八仙花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方法是利用0.1%氯化汞(HgC l2)灭菌7 m in;不同类型的八仙花外植体在初代培养时的增殖效果不同,茎尖在培养过程中首先伸长生长,然后陆续长出侧芽,表明八仙花的茎尖是比较适合用来进行增殖培养的外植体;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1+IBA0.12 mg.L-1为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侧芽在1/2 MS+IBA 0.2 mg.L-1培养基中生根率和单苗根数量均较高,说明1/2 MS+IBA 0.2 mg.L-1为较好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5种不同扦插基质及4种不同规格的盆栽龙胆插穗进行微体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70%泥炭 30%珍珠岩较适宜龙胆扦插、生根,插穗长度以3节插穗为好。  相似文献   
4.
西藏色季拉山龙胆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玲  罗建 《林业科技》2002,27(6):47-49
详细介绍了色季拉山龙胆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以及习性 ,论述了该属植物在本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八仙花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八仙花繁殖与栽培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八仙花温室扦插及插后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有色原生质体游离体系,以八仙花萼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材料的预处理方式、酶液组分、酶解时间、纯化离心力等影响酶解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预处理方式选择分离花萼片上下表皮法,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水平分别为4%和0.4%(质量体积分数),甘露醇0.6 mol·L-1,酶解液加热冷却后加入 0.1%(质量体积分数)BSA和10 mmol·L-1 CaCl2,酶解2 h,低温离心机4 ℃、1 426 r·min-1离心5 min,为最优的八仙花萼片原生质体游离条件。利用所建的原生质体游离体系对4个不同品种的八仙花萼片进行有色原生质体游离,200× 镜下单视野内可获得13~35个有色的原生质体;对有色原生质体进行液泡的H+流测定,发现蓝色液泡较粉色液泡H+流的外排趋势明显,说明同一八仙花品种蓝色液泡的pH高于粉色液泡。  相似文献   
7.
根腐病是影响秦艽产量的最主要病害,发病后会造成秦艽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笔者总结了秦艽根腐病的发生特点及各种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药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叶千斤拔—云南热区优良牧草种质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茜 《四川草原》2002,(4):31-32,42
大叶千斤拔广泛分布于云南热区,其生态适应范围广,抗逆性强,是云南省热区值得开发利用的豆科灌木类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同时,也是热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和绿肥资源。  相似文献   
9.
施肥、覆盖遮阳网对龙胆草产量和斑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胆草施用不同肥料和覆盖遮阳网的试验表明 :施入磷肥(磷酸二铵 +过磷酸钙)>(0.0225+0.0225)kg·m-2 时 ,龙胆草增产幅度为12.5%;施入农家肥6~7.5kg·m-2,龙胆草增产幅度为11.11%~13.95%。龙胆草覆盖遮阳网 ,斑枯病发病时间较裸地栽培晚15d,发病率为23.4%;比裸地栽培增产39.97 %。  相似文献   
10.
将新银合欢、大叶相思和羽叶山黄麻的种子作酸蚀3,6,12 m in及水浸-凉水浸泡24 h、50℃温水浸烫浸泡24 h、开水浸烫浸泡24 h处理.处理后的种子室内和场圃发芽情况表明:酸蚀适用于3树种,酸蚀3水平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显著,效应为6 m in>12 m in>3 m in;而水浸3个水平对种子发芽影响差异不明显;3树种处理最优组合(A1B2C2,A2B2C3和A3B2C1)种子发芽率分别达90.0%,84.3%,76.4%.处理与不处理种子培育的苗木苗期和初植幼树生长情况表明:上述种子处理方法对苗木和幼树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