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极熊’为供试紫花苜蓿品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秋季施用不同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及不同施用量(0,50,100,150,200 kg·hm-2 K2O)对越冬期苜蓿根颈在不同温度(4℃,—20℃)处理下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i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温度处理下,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中,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和SP含量及POD,SOD,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经—20℃低温冷冻后,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量处理下,苜蓿越冬根颈中MDA含量下降,SP含量增加,POD,SOD,CAT活性增强,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变强,且硫酸钾效果强于氯化钾;两种钾肥均在150 kg·hm-2(K2O)钾肥处理下,MDA含量最低,POD,SOD,CAT活性最强,SP含量最高,表明苜蓿受伤程度最小,抗寒保护能力最强。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秋季施用300 kg·hm-2K2SO4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水分和钾肥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灌水与施用钾肥之间的互作效应,本研究采用不同灌水次数与钾肥用量设计,研究了灌水与钾肥施用对旱地冬小麦后期生长及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次数及钾肥投入,能提高旱地冬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小麦籽粒千粒重;灌水与施用钾肥之间有一定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
水分管理和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水分和钾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生产合理进行水分和钾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龙粳31为材料,在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2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比较不施钾、钾肥基施和基肥∶穗肥=5∶5等3种钾肥管理形成的水稻群体,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能的影响。2种水分管理方式比较,干湿交替灌溉平均产量为8.33t/hm 2,比淹水灌溉增产3.48%;干湿交替处理有利于水稻植株重心高度降低,第1节(N1)、第2节(N2)节间长度缩短,单位节间干重增加,从而提高节间抗折力,N1、N2、第3节(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13.23%、17.48%和15.27%。3种钾肥管理方式比较,施钾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产量表现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钾可以促进水稻株高、鲜重、节间粗、茎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节间抗折力提高,从而提高抗倒伏性能,3种钾肥管理水稻植株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均为基肥∶穗肥=5∶5<钾肥基施<不施钾;对比于不施钾,钾肥基施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22.27%、22.04%和27.53%,基肥∶穗肥=5∶5处理N1、N2、N3节间倒伏指数分别降低了34.56%、35.48%和41.01%。结果表明通过干湿交替水分管理配合合理的钾肥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植株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4.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钾肥不同施量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人钾肥(K20)4.5kg/667m。的处理K1.5获得单产613.6kg/667m2,比K2、K3、Kl、K4、K0处理分别增产了0.1%、0.8%、1.1%、2.6%、2.7%;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颖花数以及干物质产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钾肥利用率均较高。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钾量(I(20)为3.0-4.5kg/667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驻马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钾肥合理用量。[方法]根据植物营养学原理,设计5个处理,研究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和潮土区玉米小麦周年轮作制下施钾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的砂姜黑土和潮土上玉米、小麦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潮土点钾肥用量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和产值也逐渐增加;砂姜黑土点玉米季施钾效应和潮土点相同,小麦季NPK150处理(P2O575 kg/hm2,K2O 150.0 kg/hm2)产量和产值最高。潮土点、砂姜黑土点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的盈余也呈增加趋势。潮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年钾肥推荐量(K2O)为300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1;砂姜黑土区年推荐施钾量(K2O)为262.5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0.75。[结论]研究结果为驻马店市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铁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体内铁的浓度、吸收累积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叶、茎、块茎中铁的浓度从苗期到成熟期呈波浪式变化;铁的累积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均在块茎膨大期达到峰值;而铁素在马铃薯体内的分布情况表现为:前4个时期在各个器官中分布的顺序为叶>茎>块茎,到成熟期表现为茎>叶>块茎.覆膜对叶中铁的分布有减小的作用,即它能增大茎和块茎中铁的分布,随着生育时期的向前推进,块茎中铁的分布明显增大,它对块茎中铁的累积也有一定的增大效果;钾肥在成熟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增大铁在块茎中的分布,但是此二因素对马铃薯体内铁的影响作用均未达到一定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氮、磷、钾肥对红稗植株株高的影响.[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结果]氮、磷、钾肥对植株株高的影响为磷肥(X2)<钾肥(X3)<氮肥(X1).从提高红稗植株株高的角度出发,应将磷肥作为首要因素考虑.通过主效应分析,得到纯氮45.45 kg/hm^2、纯磷62.55 kg/hm^2、纯钾52.65 kg,/hm^2时,株高分别达到最大值,即(y)(x1,0,0)=83.34 cm,y(0.x2.0)=83.87cm,(y)(0,0,x3)=83.48 cm.[结论]当植株株高达到最高值时,氮、磷、钾肥的最佳组合分别为45.30、61.65、50.85 kg/hm^2.  相似文献   
8.
刘景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47-647,649
用生物肥料——大民钾王对玉米进行拌种栽培试验 ,研究其增产效应 ,结果表明 :玉米果穗的长度、穗行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均增加。其生理原因是由于大民钾王所含解钾菌能将土壤中的矿物钾、固定钾分解活化为有效钾 ,被玉米吸收利用 ,促进其根系发育 ,苗全秆壮 ,增强抗倒伏性能 ,同时增强植株光合作用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 ,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常规测井系列在反映火山岩储层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应用3700、5700、核磁共振等测井新技术,可准确地识别粗面岩的岩性,定量或半定量地解释粗面岩储层物性参数,进而有效地划分储层与非储层,大大地提高了粗面岩储层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特别是可以直观地识别裂缝的发育情况,成功地指导了辽河油区黄沙坨粗面岩油田的滚动勘探和井位部署,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