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32篇
  322篇
综合类   448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内蒙古土地市场的现 状是一、二级市场均有一定发展,其协调运转机制初步形成,制度建设也取得进展。针对土地 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供应,增强其规范性、强化土地二级市场管理、 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乙草胺防除辣椒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 %乙草胺EC 12 0 0、15 0 0ml/hm2 在辣椒苗移栽前 1d对土壤用药 ,对辣椒安全 ,除草效果在 75 .0 %~ 82 .6 %之间 ;乙草胺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好于阔叶草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老区建立生态特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与现状方面分析了陕甘宁老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陕甘宁老区历史上范围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贡献。从多方面分析了它的自然条件 ,揭示了其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说明了该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揭示了其贫困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在该区建立生态特区以促进其生态环境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巍  刘璐璐  吴丹 《草业学报》2018,27(6):10-22
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对三江源区1997-2012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模拟,并对其生态工程实施前、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空间叠加法分析降雨侵蚀力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利用模型参数控制法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较工程实施前增加6.5%,但局部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所好转,约占总面积的45%;2)长江流域在工程实施后的土壤侵蚀量与工程实施前基本持衡;黄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增加明显,增幅超过45%;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量有所下降,降幅为9.8%;3)降水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贡献率达到180%,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变化的贡献率为-80%。全面遏制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增加趋势,仍需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Modern cities use straightened and concrete watercourses with simple greening for riparian zones, which has been criticised for insensitivity to natural system integr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This increases the challenge to urban ecologists, landscape designers and managers to conceive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design solutions that do not jeopardise hydraulic efficiency yet are culturally acceptable to local commun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ield of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LEK) as rich sources of inspiration and design solutions to meet this challenge. LEK refers to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various local cultur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living beings (including huma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s. Wepropose a pragmatic framework that integrates LEK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t includes steps: (1) investigate existing practices, skills andmeasures relating to LEK; (2) explore how and whereLEKcan inspire or integrate withdesign. Here we propose three aspects for integ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landscaping process: overall structure, component and maintenance.(3)evaluate and test the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its acceptability by local communities. Taking the riparian revegetation project of Hanfeng Lake Urban Wetland Park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s an example, we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this framework. 11 local common practices relating to LEK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three aspects for integration, alternative design solutions were offered. The survey showed that LEK based designwas more highly valued than other conventional ways in terms of useracceptance. We conclude that LEK provides actionable ecologically sound and culturally desirablesolutions for urbanlandscape. We also recognise that LEK evolveswith changing environments and new harmonious and dynamic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s arecontinually re-forming. The process of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K could encourage multidisciplinary and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urban ecosystems. Such adaptabi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engagementare crucial totoday’schanging and complex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
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春小麦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c)和灌溉需要量(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ETaw),以及典型站点春小麦的灌溉需求指数(Irrigation demand index,ID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日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平均太阳辐射及作物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要量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均表现为西多东少。50年来春小麦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下降主要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生育期灌溉需要量下降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地区略有增加,长白山地区多年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7.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在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5 市,对四大产业主导区畜禽养殖产业基本情况、全区及各市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问题、不同养殖类型和规模的资源化主推技术及典型案例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2020年,宁夏畜禽存栏总量2 046.0 万头(只),其中,奶牛57.4 万头、肉牛120.7 万头、羊596.1 万只、生猪90.0 万头、家禽1 181.8 万只。畜禽粪污产生量3 025.3 万吨,全区粪污资源化利用总量为2 961.6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7.9%,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9.0%,该地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主要途径有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清洁再生回用等。  相似文献   
8.
在2013~2015年期间,每年3月31日到5月28日,调查新疆喀什地区裂盖马鞍菌(Helvella leucopus)的发生情况和环境因子,持续3年调查结果表明:在胡杨林和毛白杨中均有子实体发生,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发生在土壤pH 8.0左右、有机质含量20~36 g/kg、全氮含量0.8~1.3 g/kg和速效钾含量189~293mg/kg的地区;野生子实体形成期的土壤温度5.0~26.4℃,空气湿度20%~35%,光照3000~8000 lux.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以人口和自然条件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规划结果为定西县土地利用结构由2005年的农、林、草面积比例54:10:36调整为30:13: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区域生长法分割根系CT图像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分析和区域生长相结合的用于植物根系CT序列图像分割的算法。首先通过直方图分析,初步确定根系区域的分割阈值,再利用经过改进的区域生长法分割得到目标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割算法计算量小,分割精度高,在提取目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分离介质(背景)像素;而且对于背景复杂、噪声较大、目标像素灰度不均匀的CT图像也能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