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9篇
  4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创制一种具备自动排气功能(Auto-Exhaust function, AE)的毛管末端自动冲洗阀,以提高冲洗时长和冲洗水量。选取延时流道齿长和齿宽、上腔体容积和冲洗阀进口压力共4个因素,采用L18(37)正交试验设计18种规格的AE冲洗阀,并设置4种无排气装置(Non-Exhaust function, NE)的冲洗阀为对照,探究排气装置提升冲洗阀水力性能的作用机理和AE冲洗阀性能参数对试验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进口压力为0.06~0.14 MPa时,AE冲洗阀的冲洗时长、冲洗水量和冲洗流速分别为18.2~67.7 s、3 904~12 367 mL和0.88~1.40 m/s。冲洗时长和水量与流道齿长、齿宽和上腔体容积均为正相关关系,与进口压力为负相关关系,冲洗流速只与进口压力有关,为正相关关系。流道齿长、齿宽和上腔体容积对冲洗时长和水量影响显著,进口压力对冲洗时长和流速影响显著(P<0.05)。AE冲洗阀能自动排出上腔体中的空气,增加蓄水容积,使其冲洗时长和水量分别比NE冲洗阀提高83.5%与75.4%以上。综合考虑延时流道抗堵塞性能、冲洗时长和水量等因素,推荐AE冲洗阀流道齿长、齿宽、上腔体容积和进口压力分别为1.2 mm、2.2 mm、19.1 mL和0.06 MPa,其冲洗时长和水量分别是NE冲洗阀的2.8和2.7倍,是进口冲洗阀的7.4和7.0倍,为67.7 s、12 194 mL。研究结果可为具有排气功能的毛管末端自动冲洗阀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级流道结构滴灌带的水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测定了两种三级流道结构滴灌带压力-流量关系和出水口流量偏差系数,并采用模拟堵塞方法对各级流道堵塞情况下出水口流量变化进行观测,试验表明:相同的流道断面,不同的流道结构对出水口流量和流态指数产生较大的影响;当某一级流道堵塞时,全程贯通式多级流道具有明显的流量互补效果;第I级流道堵塞影响范围较大、出水口流量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地下滴灌灌水器堵塞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滴灌(SDI)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系统易于堵塞,堵塞问题成为影响地下滴灌成败的关键。通过对运行8年的地下滴灌系统堵塞的实地调查,迷宫式、微管式和孔口式等3类型的灌水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堵塞率分别达到16.67%、25%和63.89%。分析3类型灌水器的堵塞状况,引起地下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是进入系统的微粒在流道壁的附着和发育。为此,提出加强过滤、定时冲洗和改变滴头流道设计等解决地下滴灌堵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滴灌灌水器附生生物膜生长对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与其内部附生生物膜的形成和生长密切相关,但是生物膜的生长过程对灌水器堵塞加深的影响机制至今还罕有报道。基于此,该文测试了系统累积运行540 h后7种不同堵塞程度灌水器出流及附生生物膜关键组分,并分析灌水器堵塞加深对生物膜组分增长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灌水器堵塞程度随着附生生物膜组分的增长而加深,两者存在显著的"S型曲线"相关关系(R20.92),呈现出"敏感-微敏感-极度敏感"变化趋势。生物膜固体颗粒物和磷脂脂肪酸含量变化可以极好地刻画这种敏感性的变化过程,说明水源颗粒物和微生物同时是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关键诱发因素。该文的研究可为揭示再生水滴灌灌水器堵塞诱发机理及其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抗负压堵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地下滴灌滴头负压堵塞与滴头出水口形式、滴头流量间的关系,发现滴头出水口形式对滴头抗堵塞性能影响显著。在窄缝、舌片、圆孔3种出水口形式中,窄缝式抗负压堵塞性能最好,但相同出水口形式时,小流量(小流道)滴头对抗负压堵塞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引黄滴灌条件下黄河水与微咸水混配对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物质表面特征的影响,选择黄河水(YR)、微咸水(SW)以及黄河水和微咸水1∶1混配水(MW)3种水源,针对灌水器流道内易形成堵塞物质的位点,进行堵塞物质形成过程的模拟培养,借助三维白光干涉形貌仪观测并分析灌水器内部堵塞物质的表面形貌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微咸水混配后堵塞物质表面凸起少,较为平坦;堵塞物质的厚度、表面均方根偏差、表面展开面积比率显著降低。其中,系统运行结束时(800h),混配水条件下堵塞物质的平均厚度为4.39μm,分别比黄河水、微咸水条件下低65.32%、32.51%,这充分说明黄河水和微咸水混配后可有效缓解灌水器堵塞。  相似文献   
7.
CFD-DEM耦合模拟网式过滤器局部堵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滤器内部的流场不均导致使用时容易产生局部堵塞,堵塞分布受入口流速、颗粒粒径、流线轨迹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文以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DEM)耦合模拟不同流量下Y型网式过滤器内部不同粒径的沙粒运动及分布,分析过滤器内部流态对沙粒运动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证明。结果表明,滤网两侧的压差占总压差的77%。网面流量呈阶梯分布,最大流量位于出口侧滤网上端,最低流量位于进口侧滤网中心,前者是后者的5.9倍;对于通过滤网的颗粒,入口流速越高,颗粒通过点越集中;对于拦截颗粒,当粒径接近孔径时,颗粒稳定附着在滤网,增加入口流速使颗粒向侧面滤网聚积并产生局部堵塞,粒径远大于孔径时,颗粒在内腔中不停运动,难以稳定附着在滤网;降低入口流速将提高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延长过滤器高效段时间,减少冲洗难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甘蔗物流堵塞的成因与影响因素,在自制的小型甘蔗收割机上进行物流通畅性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砍蔗刀盘转速、提升装置表面材料、喂入辊转速及喂入辊耙齿形状等因素对甘蔗通过堵塞关键节点(即砍蔗机构)的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装置表面材料、砍蔗刀盘转速及喂入辊耙齿形状对甘蔗物流通过时间有显著影响,提升装置表面材料的摩擦因数大则甘蔗通过砍蔗系统的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刀盘转速和改进喂入辊耙齿形状也能提高甘蔗物流通畅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黄河水经孔径为0.05 mm(300目)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滴灌的可能性,模拟大田滴灌研究了黄河水滴灌条件下4种滴灌带(Nf0.72,Nf1.60,Nf2.20,Dy1.38)不同位置流量变化规律,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与流量变异系数Cv、系统均匀度Cu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水对滴头的堵塞早期呈快速发育状态,不同类型引黄滴灌系统平均相对流量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平缓下降—快速下降—平缓下降的规律,均在相对流量75%附近快速下降;滴头流量变异系数在系统运行初期线性增大,之后平缓变化,且与系统平均相对流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0.001);当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大于75%时,滴灌系统克里斯琴森均匀度系数Cu与Ln Qr呈线性关系(R2=0.790 9),因此,引黄滴灌系统可通过系统平均相对流量Qr来判断系统均匀度Cu,以方便及时快速了解系统堵塞状况,以便对其运行管理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0.
再生水滴灌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研究以再生水(二级处理出水)为灌溉水源时,3种滴头(单翼迷宫式滴头、内镶式滴头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流量、灌水均匀度和堵塞的变化过程及规律,并和自来水灌溉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再生水灌溉条件下3种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都要明显小于自来水条件下的结果,其中单翼迷宫式滴头的流量和灌水均匀度下降最大,而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的变化最小。水质和滴头内沉淀物质的分析显示,化学沉淀(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是引起滴头堵塞的主要方式,滴头流量小、流道尺寸小和流态指数偏高也增加了滴头堵塞的风险。建议实际中利用再生水灌溉的滴灌系统,可选用压力补偿孔口式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