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37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分离能力是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重要参数.受土壤性质、植被根系等因素影响,土壤分离能力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为研究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建植一年的柳枝稷、无芒雀麦草地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以20 d为周期,测定土壤密度、黏结力和根系密度,并采集原状土样进行水槽实验(τ=6.5-23.4Pa),测量土壤分离能力,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性质及植被根系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柳枝稷和无芒雀麦草地具有类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而裸地与二者差异明显.4月中旬至6月下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大,此后土壤分离能力迅速下降;7月中旬直至10月上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低;10月下旬,土壤分离能力小幅回升;裸地土壤分离能力7、8月份较低,其余时间较高.裸地土壤分离能力试验期均值为柳枝稷草地的10.6倍,无芒雀麦草地的23.7倍.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受根系密度和土壤黏结力的影响,随着根系密度与土壤黏结力增大,土壤分离能力呈指数形式降低,而土壤密度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试验区内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可用水流剪切力、根系密度、根径和土壤黏结力等参数进行模拟(R2=0.63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推广应用,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液压挖掘机铲斗机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挖掘机铲斗机构可视为驱动力矩随时间变化的铰链四杆机构。分别用拉格朗日方程和质量凝聚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分析,为设计者分析、决策和控制提供了计算依据,对于计算机求解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乳粉颗粒观察及对其喷流性的研究,测定代表流动性的自然坡度角(θr)、压缩率(Cp)、凝集度(Ch)、代表喷流性的崩溃角(θf)、差角(θd)、分散度(Ds),讨论各种性能对乳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三种影响条件下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物理及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放牧和鼠害对黄河源区高寒退化草地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位于黄河源区青海河南县高寒草地作为研究区,分别设置禁鼠、禁牧和自然3种影响条件,并将草地依次划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种退化类型。通过测定3种影响条件下4种退化类型草地的土壤含水率、密度、含根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析3种影响条件对不同退化类型草地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不同退化类型草地土壤含水率、密度、含根量对土壤黏聚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率、含根量及黏聚力均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密度则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同一退化类型草地,土壤黏聚力由大至小依次为禁鼠、禁牧和自然条件,且禁鼠条件土壤黏聚力显著大于自然条件(P<0.05);未退化和轻度退化草地,土壤黏聚力与含根量间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关联度为0.706~0.778,而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黏聚力与密度和含水率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大,关联度分别为0.586~0.785和0.622~0.779。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有效防治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及其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灾害现象的发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抗剪强度参数c、φ值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指标,比如在边坡支护及稳定性分析、基坑支护,甚至在分析黏性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时都可以用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本文认为内摩擦角φ的正切值(tgφ)等效于物理学中的摩擦系数μ。基于此,浅谈一下对c、φ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系固坡效应模拟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植物护坡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到了发展。由于植物根系及其分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根土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根系固坡的定量化研究工作还很不深入。本文对根系固土力学机制和根土复合介质抗剪强度模型进行了评述,将根系对土体的强度贡献以“表观凝聚力”表示,采用数值方法对植物根系固坡效应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考虑根系强度增量以及护坡深度,在多种情况下进行了边坡整体安全系数计算。分析结果可为植物根系的力学效应评判、护坡植物的选取,以及其优化布设等纵深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外掺植物纤维对冻融作用下植被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外掺2种植物纤维对冻融作用下植被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为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在高寒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相关标准(GB/T50082-2009)中的慢冻法,采用2因素3水平全面交叉试验开展研究。[结果]未掺植物纤维的植被混凝土,冻融后黏聚力显著减小,内摩擦角变化不明显。掺入植物纤维可使经受5次冻融循环作用后植被混凝土的内摩擦角平均增加5°左右,并且随植物纤维掺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变化无明显规律,黏聚力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纤维加筋对黏聚力的贡献存在临界掺量。棕纤维掺量对黏聚力的影响比黄麻纤维掺量更为敏感。[结论]外掺植物纤维可有效改善植被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棕纤维和黄麻纤维的建议掺入比为0.6%和0.6%,具备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语篇分析可广泛运用于应用语言学界。本文首先提出传统听力教学中的不足,然后指出在听力教学中充分利用语篇分析可以改进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提高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然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高校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由于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工作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局限所致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之下,人们普遍注重技能素质而轻视理想信念,当前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正面临挑战。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内聚力和外聚力入手,一方面对学生党员加强管理教育,强化主体意识,从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聚力,坚持把高校学生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另一方面坚持党的先进性,弘扬优秀校园文化,树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并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从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外聚力,坚持把高校群众学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泥用量、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EPS)颗粒用量和振动次数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参数特性,为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以黄土作为原料土,在EPS颗粒用量为1.4,3.1,5.4,8.6,13.1,20.1 g/kg,水泥用量为100,150,200 g/kg的条件下制备不同原料用量EPS颗粒混合轻量土,设定固结应力为50,100,150和200 kPa,固结应力比K_c=1.0,振动次数为10,20,30,40,50,60,70,80,90和100,通过莫尔应力圆计算土体的总应力参数,采用5.0%压应变作为破坏标准选取相应的动强度,并分析水泥用量、EPS颗粒用量及振动次数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当固结应力比K_c=1.0时,不同原料用量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包络线均不经过原点,且在剪应力轴存在一定的截距。当水泥用量一定时,随着EPS颗粒用量的增大,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均有所减小,其中当振动次数为20,EPS颗粒含量由1.4 g/kg增大到20.1 g/kg时,动黏聚力减少43.39%,动内摩擦角减少并趋于0。当EPS颗粒用量一定时,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大,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黏聚力和动内摩擦角均呈增大趋势,其中当振动次数为20,水泥用量由100 g/kg增大到200 g/kg时,动黏聚力增大了54.07%,动内摩擦角增大了140.95%。【结论】水泥用量和EPS颗粒用量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动强度参数均有较大的影响,振动次数对动黏聚力影响较大而对动内摩擦角影响甚微,在分析土体稳定性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