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0篇
  免费   700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林业   1378篇
农学   1387篇
基础科学   745篇
  1848篇
综合类   3758篇
农作物   412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818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75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important root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mass density (RMD) generally differ among irrigation managements and potato cultiv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LD and RMD variations and their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gross potato tuber yield for two commercial potato cultivars, Agria and Sant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strategies. Full irrigation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trategies, deficit and partial root drying irrigations, were applied statically (S) and dynamically (D) based on daily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PRD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RLD (3.64 cm/cm3) and RMD (132.7 μg/cm3) than other irrigation treatments. Between the potato cultivars, Agria had significantly larger values of RLD (3.50 cm/cm3) and RMD (138.7 μg/cm3) than Sante.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uber yield showed that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s, Agria increased root mass at the expense of gross tuber yield but Sante increased root mass to maintain larger gross tuber yields. However, Agria produced more roots and gross tuber yield than Sant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Agria is a more drought‐tolerant potato cultivar,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tuber production in regions where water might be scarce. It was shown that larger root production in potatoes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tolerance to water stres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LNP)等8种功能性状在坡向间、火山间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  结果  (1)除LCC外,其他7种功能性状在南北坡向间均具有显著差异,LT、LDMC、LNC、LNP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而LS、LCC、LPC表现为南坡小于北坡。(2)山杨SLA、LCC、LPC在新、老期火山间差异显著,但在老期火山间差异不显著。(3)火山南坡、北坡山杨LT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南、北坡向及火山间山杨LNP与LN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火山环境中山杨LNP、LPC、LNC和LS在叶功能性状分化中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结论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火山喷发的特殊性有关,山杨通过调节自身功能性状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南、北坡向和不同火山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氮元素缺乏的限制。火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环境,研究火山植被演替和植物功能性状等问题需要结合火山喷发的特殊情况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方法】以吴屯杨、新疆杨和荷兰杨为实验材料,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根、茎、叶和质外体的K^+、Ca^2+、Na^+和Mg^2+等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使K^+、Ca^2+和Na^+离子含量上升,Mg^2+含量下降,其中K^+和Ca^2+含量自胁迫开始明显升高,Na^+含量则在中度胁迫之后明显增加。离子在各器官分布情况为:K^+主要分布于杨树的叶片,Ca^2+、Na^+和Mg^2+主要分布于杨树根部,且离子分布存在品种间差异,荷兰杨和新疆杨中K^+分布为:叶>根>茎,而吴屯杨体内K^+分布则为:叶>茎>根;3种杨树中Ca^2+分布均为:根>叶>茎;吴屯杨和荷兰杨中Na^+分布为:根>茎>叶,新疆杨则为:根>叶>茎;在Mg^2+的分布上吴屯杨和新疆杨较为类似即:根>叶>茎,而荷兰杨为叶>根>茎。【结论】干旱胁迫下杨树首选吸收的离子是K^+和Ca^2+,K^+主要分布在杨树的叶片中,其次是根部,Ca^2+主要分布在杨树的根部。重度干旱胁迫下,杨树开始吸收Na^+,储存在杨树的根部。不同品种杨树之间离子的分布和吸收都存在品种差异。质外体作为离子的运输通道,在各干旱条件下运输4种矿质离子至杨树的其他部位,Mg^2+存在滞留在质外体中的情况。本研究可为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矿质离子吸收和分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summer and fall freshwater rearing habitat use by juvenile coho salmon (Oncorhynchus kisutch) in the quickly urbanising Big Lake drainage in south‐central Alaska. Habitat use was assessed by regressing fish count data against habitat survey information across thirty study sites using generalised linear mixed models. Habitat associations were examined by age‐0 and age‐1+ cohorts separately,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to compare habitat use across different juvenile coho salmon life stages during freshwater rearing.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e‐0 cohorts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hallow, wide stream reaches with in‐stream vegetation, whereas age‐1+ cohort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eper stream reaches. Furtherm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fork length and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cohort‐specific habitat use patterns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attributable to fish size. Habitat use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this study is being used to guide optimal fish passage restoration planning in the Big Lake drainage. Evidence for habitat use partitioning by age cohort during freshwater juvenile rearing indicates that pooling age cohorts into a single “juvenile” stage for the purposes of watershed management may mask important habitat use dynamics.  相似文献   
5.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主要由捡拾粉碎单元、对辊滑切支撑单元、支撑板和机壳等组成。在异速动态双支撑条件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玉米秸秆动力学分析和秸秆漏捡面积分析,对捡拾粉碎刀和对辊滑切支撑刀进行设计,建立了影响秸秆粉碎合格率的数学模型。以捡拾粉碎刀转速、L型甩刀折弯角、L型甩刀刃口长度和滑切支撑刀滑切角为因素,秸秆粉碎合格率为试验指标进行Box-Behnken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滑切支撑刀滑切角45°、捡拾粉碎刀转速1 700 r/min、L型甩刀刃口长度45 mm和L型甩刀折弯角40°时,玉米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2.58%,与预测值误差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该研究提出的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和研制的秸秆粉碎装置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三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在晴天的条件下,假俭草、细叶结缕草和地毯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整编的日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假俭草和细叶绍缕草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而地毯草为三峰型,3种草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均有明显的“午睡”现象,日平均净光全速率的大小顺序为俭草>地毯草>细叶结缕草;(2)假俭草和细叶结缕草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而地毯草为单峰型,3种草出现峰值的时间有所判差别,“午睡”现象均不明显,日平均蒸腾速率的大小顺序为细叶绍缕草>地毯草>假俭草;(3)不同生态因子与3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程度均不相等。同种态因子与不同草坪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相关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个亲本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的F1,F2代资料,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趋势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大,F2变异程度也大。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较高,可在F2代选择并能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度,F1,F2代的蛋白地岑与母本的含量及双亲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F2代的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数量化理论Ⅲ在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土地质量分级。与目前使用的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方法相比,数量化理论Ⅲ更适合于变量类型为定性变量的土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分类。它弥补了系统聚类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数量化理论Ⅲ是一种可用于土地质量分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寄生虫的抗原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情况和消除抗原变异对免疫预防影响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述,许多种类寄生虫绝大部分表面怕变异频繁,从而逃避了宿主动物的免疫作用,变异最频繁的是各种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锥虫,其次是寄生于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几种疟原虫,再其次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人的巴贝斯虫,还有几种属鞭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蠕虫的寄生虫,一般认为导致抗原变异的作用机制是表达抗原的基因发生了改变,正在表达的基因停止表达,而同时另一个基因却活化了,对于某些寄生虫抗原变异的规律虽已有揭示,但尚未揭示清全部主要规律,另一些种类寄生虫的抗原变异规律尚不清楚,基因活化的调控亦不甚清楚。抗原变异逃避了宿主动物的免疫,人们已提出了多种克服了的方法与设想,有些已在实验试验中出现端倪,但尚未形成临床上实用的技术,文章对它们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荒漠水源奇缺,常有干渴威协。骆驼长期在这种自然选择下,造就出一种十分惊人的耐干渴能力,十日不饮可照常供使役,30~40日内缺水不致有生命危险。据研究认为,骆驼高度耐渴的机理主要在于:一次能饮入60~80升甚至更多的水;能饮用含盐量相当高的水;血液和体液中保存水的能力很强;能节约散热、呼吸、排尿、排粪过程中的水份消耗;有较高排泄浓缩尿的能力;可有效利用体内的代谢水;即使高度失水(达体重的30%)也能短期耐受过去。正因其耐渴能力强,所以才使人类开发利用荒漠成为可能;使大面积缺水草埸和其它家畜所不能利用的灌木类植物得到合理利用;还能在缺水条件下持续分泌稀薄的低脂肪驼乳,为沙漠旅行者提供上等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