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0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bstract

Winged bean (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 (L.) DC) seedlings of the accession TPT‐1,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 with graded, balanced total soluble salt (TSS) concentrations. After 4.5 days, plant height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a maximum (149 cm) at 3000 ppm TSS. Seedlings were shortest at 1000 and 10,000 ppm TSS, 44.0 and 79.0 cm, respectively. Fresh weight of shoots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greatest weight, 29.03 g, at 5000 ppm TSS. Percent dry matter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SS. Concentration of N, K and P in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TSS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th medium. Concentration of Ca decreased quadr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TSS. Among the micronutrients, Fe and Mo concentration was quadratic, both elements were highest in the seedlings at 1000 and 10,000 ppm TSS rates. Concentrations of Mn and Zn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SS. Winged bean seedlings at the 1000 to 3000 ppm TSS rates had spindly stems and a sparse, yellow foliage, typical for winged bean seedlings observed in the field during the first 4 to 5 weeks of growth. Seedlings at the 4000 and 5000 ppm TSS rates had sturdy stems and an abundant green foliage. At higher TSS concentrations, 5000 to 10,000 ppm TSS, seedlings had short intermodes and dark green foliage.  相似文献   
2.
在潮土上采用大田小区进行了钴元素肥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施用适量的钴可以显著提高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小麦的根系活力;各施钴处理较对照增产7 4%~20 3%,施钴量在0 75kg/hm2以内,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增产效应提高,当施钴量超过0 75kg/hm2时,随着施钴量的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增加,但增产效应下降。经回归分析,小麦产量与施钴量呈抛物线型,回归方程为y=-1263 9x2 2083 4x 4371 7,相关系数r=0 8910,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4.
5.
选取我国11种不同性质的农田土壤,通过外源添加重金属钴(Co),研究其对大麦(Hordeum vulgare L.)根伸长的毒性阈值及土壤性质对Co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o对大麦根伸长10%抑制效应(EC10)在11种土壤中的变化范围为37.1~3 914 mg·kg-1土(105.5倍),50%抑制效应(EC50)的变化范围为166.1~6 030 mg·kg-1土(36.3倍)。建立土壤性质与毒性阈值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土壤Co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作为单因子时分别可以解释77.6%、72%的EC10和EC50的变异(P≤0.001)。当在EC1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土壤黏粒(Clay)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3.9%的EC10的变异(P<0.001),EC50预测模型中引入土壤pH和总碳(TC)双因子时,可以解释86.1%的EC50的变异(P<0.001)。将我国土壤中得到的Co毒性阈值预测模型和欧洲北美10种土壤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发现基于我国土壤得到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欧洲北美土壤中Co的大麦根伸长毒性阈值,但基于欧洲北美土壤的预测模型不能准确预测我国土壤中Co的毒性阈值。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性质对Co毒性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土壤性质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土壤中Co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65 d水稻根际盒培养试验,研究了两种水分管理下(淹水1 cm、80%田间持水量)元素硫在石灰岩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长和铁锰磷硫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硫氧化率有以下规律,根际>非根际(特别是石灰性土壤);80%WHC处理>淹水1cm处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非根际>石灰性水稻土非根际,而根际土壤之间没有差异.元素硫施用能增加水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其增加幅度依次为:80%WHC处理>淹水1 cm处理;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施元素硫能显著提高水稻铁锰磷硫吸收总量,而对这些元素在水稻植株体浓度的影响,则与水分、土壤和元素种类有关.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用元素硫能弥补水分不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而石灰性水稻土则不然.  相似文献   
7.
水稻多胚苗筛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将月季(RosaChinesesjacq.)鲜切花品种“萨蒙莎”置于2%蔗糖和不同浓度CoCl2溶液进行瓶插培养.在有蔗糖提供营养的基础上,Co2+可以延缓细胞膜差别透性的降低,抑制月季茎切口端和培养液微生物特别是真菌的生长,并能维持茎中央薄壁细胞和花瓣表面乳突状细胞的完整性,减少“弯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总结城市绿地内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影响OC和EC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选取4种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广场绿地和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采集绿地空气中的PM2.5,通过热光反射法(TOR)检测样品上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4种绿地内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夏、秋3个季节OC和EC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一日双峰”型,8:00-12:00和16:00-20:00为早、晚高峰,12:00-16:00和20:00-次日8:00出现低谷值。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为春季(2.84±0.27 μg·m-3)、夏季(2.82±0.32 μg·m-3)、秋季(2.99±0.34 μg·m-3)和冬季(3.15±0.25 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29.50%、11.96%、25.47%和32.12%,表明二次污染在各季节均存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PM2.5中OC和E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选某牧场患有慢性钴缺乏病症状的羊120只(5~6月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3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防治本牧场羊钴缺乏。口服硫酸钴对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增重)效果最好;钴丸组对增强缺钴羊机体免疫力及其造血、糖代谢等生理功能上效果最佳;施钴肥的效果稍逊色于其他方法,但因其方便、实用,也可作为本牧场防治钴缺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