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类活动强度由逐渐增强转变为逐渐减弱,人地耦合关系总体表现为向协调型平缓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与东北部趋于协调型、北部趋于拮抗型、南部变化不明显的分异特征;2)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拮抗区和失调区耕地总体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1 263、40 029 hm2。其中,拮抗区林地恢复性增长,增长量为89 648 hm2。失调区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总体增长16 054 hm2。协调区果园明显扩张,增长量为13 856 hm2;斑块破碎化程度改善,趋于规则;土地系统由单功能主导向多功能转变;3)研究区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呈现多元化,可归纳为:拮抗区:林地恢复-斑块聚集不规则-生态;失调区:林地缩减-斑块聚集规则-生态主导;协调区:果园扩张-斑块聚集、整体规则-生态经济;4)距离与地形是影响土地系统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主导因子之间交互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促进土地系统的变化。研究揭示了三峡库区人地耦合关系发展规律与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对促进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