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3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林业   785篇
农学   739篇
基础科学   815篇
  2521篇
综合类   2896篇
农作物   332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462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67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703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oil carbon (C) saturation implies an upper limit to a soil's capacity to store C depending on the contents of silt + clay and poorly crystalline Fe and Al oxide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poorly crystalline Fe and Al oxides in silt + clay fraction increased the C saturation and thus reduced the capacity of the soil to sorb additional C inpu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e studied the sorp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on silt + clay fractions (<53 µm) of highly weathered oxic soil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land uses (i.e., improved pasture, cropping and forest). Soils with high carbon saturation desorbed 38% more C than soils with low C saturation upon addition of DOC, whereas adsorption of DOC was only observe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 (>15 g kg?1). While high Al oxide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oth the saturation and desorption of DOC, the high Fe oxide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esorption of DOC, support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both oxides have influence on the DOC sorption in soil. Our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chemical control of stabilization and destabilization of DOC in soil.  相似文献   
2.
王正非林火蔓延模型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森林火灾蔓延模型,但是由于林火行为的复杂性,此模型在准确率和普适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改进王正非模型,增加了可燃物湿度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改进了林火初始速度的计算方式。针对各种坡度对林火蔓延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模型使其对林火蔓延情况的预估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不利气象条件频发情况,分析了不利气象条件对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减轻不利气象条件对果树影响的建议和不利气象发生后果园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4.
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的深层土壤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武塬区苹果园和农田相互转换后0~1 000 cm土壤含水量特征,分析了苹果园土壤干燥化和苹果园转换为农田后土壤水分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2、7、17、23、29 a苹果园200~1 000 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2.8%、21.4%、16.8%、15.4%、14.9%。500~1 000 cm土层中,29 a苹果园平均土壤含水量(14.5%)高于23 a的果园(13.3%);17~29 a的苹果园均表现为轻度干燥化;基于苹果园和农田转换后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估算,苹果园最大种植年限为21 a。苹果园转换为农田1、5、10 a后,农田200~1 0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3%、15.7%和16.2%,恢复到土壤稳定湿度以上的土层厚度分别为140 cm(1 a)、220 cm(5 a)和400 cm(10 a)。  相似文献   
5.
酸碱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H2SO4,HCl,HNO3及NaOH为激活荆,研究其对低活力苜蓿种子萌发及初期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碱处理及其时间不同,效果差异明显,但各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初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短时间HNO3处理,对激发苜蓿种子活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度上,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应用意义,据此文中进一步核实评述了该区水保措施的保存面积、措施结构及质量等。该区水保措施的状况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可作为水沙分析、水保规划、土地资源与环境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北京郊区的试验,认为土壤水冻融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有聚墒现象,平均聚墒8.6mm,所聚的墒在融化过程中又逐渐消失。气温回升至-2℃左右是冻层下部由冻到融的转折温度。冬灌水保存到来年春季的数量有限,本试验中1m 土层内平均不足20mm。  相似文献   
9.
用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测定时,较理想的测定条件为:每接种点接种0.1ml浓度为10~2~10~5CFU/ml菌悬液,随后在21±5℃~31±5℃(依所用菌株而定)下保持2~3天,以接种点腐烂斑的最大直径作记载标准。用新鲜薯片法测定时,除接种浓度为10~2~10~3CFU/ml,保持时间为1~2天及以侵染限值作评价标准外,其余条件和全薯块吸头刺伤接种法相同。当用皮孔浸渍法接种时,薯块在10_6CFU/ml菌悬液中浸5分钟,然后使薯块表面保持连续水膜,3~5天后测量薯块表面腐烂面积。上述3种方法都必须有20个以上重复,并使用大小一致、无伤无病的成熟薯块。  相似文献   
10.
在三种库房里对五种不同含水率、两种包装的华北落叶松种子进行了60个月的贮藏试验。结果认为,含水率5.19/5~8.0%的落叶松种子可以在三种库房密封贮藏39个月。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率为6.6%~8.0%,最佳的库房是冷库(0C~5C)。磨口瓶与布袋在冷库贮藏效果差异不明显;地下库不能用布袋贮藏;在普通常温库中磨口瓶比布袋能多贮藏12个~18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