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25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樟子松枯梢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樟子松移植苗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可以通过药剂有效地进行防治。移植前以50%多菌灵wp500倍液浸苗;在人工林中,内吸性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为首选药剂;在树木新梢生长停止期和展叶中期(辽西北为6月初和6月中旬),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500倍液防治2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效果不佳。适时的卫生伐对该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人工林冠下植物种类动态变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林分下层植物种类组成和林分内光照与林冠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林下生态类型划分为A、B、C三个类型 ,其营养条件排序A 相似文献   
3.
该文探讨了不用编制削度表直接建立高精度立木干曲线的方法.当采用干曲线是3次多项式时,通常根据10分法测定树干各部位直径,用最小二乘法求出该方程式的参数.从数学角度,只要知道树干任意3个部位的直径,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或联立方程式求解干曲线参数.本文以樟子松为例,探讨用树干哪3个部位直径拟合的干曲线最接近实际干曲线,为建立立木干曲线提供有效方法.利用9个部位半径(方法Ⅰ)和利用其中3个部位半径(方法Ⅱ,28种组合)分别拟合干曲线,结果表明方法Ⅱ的6种半径组合的精度良好,其中的3种组合,(r1.3,r0.3,r0.7),(r1.3,r0.4,r0.7)和(r1.3,r0.4,r0.8)是拟合现实干曲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东北辽西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在青海湖斜麻沙区进行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樟子松当年主顶芽平均生长高度达10.13 cm,侧顶芽生长高度平均达5.14 cm,平均顶芽生长达7.64 cm,苗木整体生长良好,当年成活率达到93%;经过长达6个多月寒冬,越冬成活率达80%,返青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能有效控制蒙古栎栗实象的无公害药剂和施药方式.[方法]采用6种无公害农药对蒙古栎栗实象成虫分别进行室内筛选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同时对施药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室内药剂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00倍的1.2%阿维菌素、稀释100倍和500倍的5%噻虫啉及25%灭幼脲致死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稀释100倍的5%噻虫啉效果最佳,120 h后致死率达到84.21%;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00倍的25%灭幼脲采用打孔注药的施药方式效果最明显,橡实被害率为64%,降低了32%的果实被害率.[结论]试验结果为蒙古栎栗实象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樟子松嫩枝扦插生根的特点以及插穗生根与母树年龄、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生根促进剂质量分数、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樟子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只有极少数为皮部生根,生根时间为2~4个月。扦插期间地表温度过低(低于20℃)不利于生根。②扦插的最好时间为6月上中旬,此时扦插的穗条处于半木质化时期。③樟子松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为:蛭石基质,插穗为2年生母树的穗条,生根促进剂为L2号。母株年龄对樟子松扦插生根有极为显著的影响,母树的年龄效应是樟子松穗条扦插生根的主要限制因子,2年生到5年生的插穗生根率从90%降到2.5%;而扦插基质之间和生根促进剂之间对生根率没有显著影响。基质对插穗生根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为蛭石,草炭,珍珠岩 草炭(1∶1),河沙。生根促进剂以质量分数为1×10-4L2号最好,生根率达到67%,质量分数太小(0.5×10-4)或太大(3×10-4、5×10-4)都使得成活率下降。3种处理对生根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顺序为:插穗的母树树龄,扦插基质,生根促进剂。  相似文献   
7.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生根时期氧化蛋白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防褐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以1%乙醇1 h+500 mg·L-1 IBA-K处理2 h最佳,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21.1%和5.713。在生根过程中,外施500 mg·L-1 IBA-K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的活性,且IAA/ABA、IAA/ZR的比值升高,有利于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由此说明1%乙醇1 h浸泡结合500 mg·L-1 IBA-K激素处理,通过提高POD与PPO的活性,可降低IAAO的活性,增加IAA/ZR和IAA/ABA的比值,提升蒙古栎嫩枝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树栖真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樟于松叶、枝、芽、果等部位进行组织切片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出真菌24种,其中于囊菌3种、担子菌1种、半知菌20种。这些真菌种群在樟于松树体上可分为芽栖真菌、叶栖真菌、枝栖和果栖真菌4大类,其种类组成和数量与樟于松树龄、叶龄、枝龄、树冠层次等有密切关系。芽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叶栖真菌(特别是兼性寄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多,枝栖真菌种类和数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增多。樟于松树栖真菌种群组成也随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在发病的樟于松林分内樟于松枯梢病菌数量激增占主导地位,环境条件的恶化是促成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健康的樟于松林分内也广泛地分离到樟于松枯梢病菌,表明该病害是潜伏性的侵染病害。  相似文献   
9.
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针叶上分离到松针壳蠕孢(Hendersonia acicola Munch & Tub.)真菌,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在三种培养基上培养,结果松针汁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快,5d后产生分生孢子;PDA次之,7d后产生分生孢子;玉米粉琼脂培养基生长最慢,27d后产生分生孢子。在无光照条件下的三种培养基上均不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8—28℃下均能萌发,但以25℃、pH值为4、相对湿度为100%,萌发最快。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沙地云杉种群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寻找影响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的瓶颈因子,应用格局分析和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天然更新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呈聚集分布,且死亡率高;枯枝落叶层厚度、下木盖度以及腐殖质层厚度对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达到了0.749,0.746和0.678;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615,0.621,与天然更新的关联度最小,对天然更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