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7篇
  4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种药剂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残留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针对枸杞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农药,选用戊唑醇等6种药剂,就其药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7天,43%戊唑醇(SC)2 000倍液、40%氟硅唑(EC)6 000倍液、50%异菌脲(WP)1 000倍液、25%嘧菌酯(SC)1 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EC)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5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0%、76.67%、69.33%、59.00%、56.00%和28.67%,施药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0%、65.55%、47.41%、45.59%、45.44%和6.44%;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氟硅唑次之。枸杞干果中戊唑醇的残留含量为2.60 mg·kg-1,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氟硅唑的残留含量为0.16 mg·kg~(-1),高于最大残留限量。6种试验药剂中只有戊唑醇符合高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标准,可用于采果期枸杞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于道德实践,成就完美人格。果能如此,六经便成为自己的注脚。陆九渊无一部经学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相似文献   
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需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实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笔者以六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在分类经营改革中需处理好的六个关系。即:分类经营与综合经营的关系;分类经营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分类经营与传统林业的关系;商品林与公益林的关系;分类经营与林业企业转机建制的关系;分类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第二代杉木林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对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59.285kg/hm2a,径流输出为38.938kg/hm2a,净积累量为20.347kg/hm2a.与该林分7年生时相比,净积累量提高了7.2%,说明集水区第二代杉木林生态恢复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流无量纲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建立小流域次暴雨产流预报模型,在岔巴沟流域选取大小不同的4个小流域10 a水文资料,分析降雨、地貌等因素对流域产流的影响,选取主要因素最大30 min雨量、最大30 min雨强、流域沟道比降、流域面积和流域狭长度。用无量纲参数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流无量纲模型,用模型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模型预报精度为7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参数少、结构简单、量纲和谐、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可为流域产流模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结硕果韦彦学(河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郑州450003)河南新县连续10年大搞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0年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存款均增长了9倍,90%的贫困户摆脱了贫穷开始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以期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DEM数据在ArcGIS内进行子流域自动提取,结合遥感影像进行人工交互解译、修正以确定子流域;以划分的子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定性与定量赋分并计算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确定流域水土保持分区及其主导功能;根据确定的水土保持分区主导功能进行“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配置。[结果]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共划分9个子流域,确定4个水土保持分区;在各水土保持分区分别构建以生态安全型、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和生态清洁型为主的“四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论]子流域可作为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四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配置的基本单元,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可作为“四型”小流域模式配置的依据,提供因型施策、精准至区的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 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 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龄体重尚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吕利宾  祝黔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76-3079
以紫精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发现六甲基六元瓜环包结了紫精衍生物的烷基部分,形成2∶1比例的哑铃型包结配合物.结果表明,随着紫精衍生物烷基链的增长,紫精衍生物对杂草的除草活性依次减弱,且六甲基六元瓜环可增强紫精衍生物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contribution non-point P sources make to the total P loading on water bodi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has not been fully appreciated. Using data derived from plot scale 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modelling approaches developed to simulate system behaviour under differing management scenarios,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P export and transformations along non-point transport pathways can be achieved. One modelling approach whi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large UK catchments (50-350km2 in area) is applied here to a small, 1.5 km2 experimental catchment. The importance of scaling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how such approaches can extrapolate the results from plot-scale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full catchment scale. However, the scope of such models is limited, since they do not at present directly simulate the processes controlling P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dynamics. As such, they can only simulate total P export on an annual basis, and are not capable of prediction over shorter time scales.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process-based models to help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nd for more comprehensive UK experimental studies is highlighted a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itabl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reduce non-point P loading on water bodi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