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68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26篇
  244篇
综合类   336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吉林省荒地资源的实际出发 ,在荒地资源生态适宜性评价基本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对吉林省荒地资源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融合、分析、处理 ,可以直观获得荒地资源的生态适宜度等级 ,从而提高评价效率 ,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菜豆象检验鉴定及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菜豆象的生物学特性、适生性及检验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菜豆象在北纬41°~44°地域,每年可发生4代,论证了菜豆象在延边地区的适生能力;采用了5种除害处理方法进行灭虫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 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度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分区探讨国土空间冲突管理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途径,为县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江西省宜黄县为例,通过景观生态指数模型、可开发强度分析、用地现状与适宜性评价叠加3种方法,以“把握景观格局—明确开发强度—摸底适宜性—实现功能优化”综合视角为导向,构建综合视角下国土空间冲突测度模型,识别乡镇尺度下空间显著冲突与区域本位基底相耦合的综合冲突类型区,进而提出功能优化措施。[结果](1)2010—2020年宜黄县城镇化趋势扩大,生态空间的容纳度变低,国土空间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向工矿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转移。(2)2010—2020年宜黄县区域空间冲突强度加剧,不同时段和区域下空间冲突强度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可控空间主要分布在南部,轻度和中度冲突在域内分布较为均匀,重度冲突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3)根据开发强度和冲突产生诱因,可将宜黄县乡镇划分为地形发展劣势区、城镇开发密集区和自然保护地集中区3类,作为空间功能优化的重点。(4)宜黄县乡镇尺度上空间冲突类型区分布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冲突>城镇空间与生态...  相似文献   
8.
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及其在东北春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从源头解决地膜覆盖技术泛用、滥用问题,提高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合理利用性。研究提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地膜覆盖技术对作物自身环境要素需求与所在地提供环境要素差异的补偿程度"。该研究以东北春玉米为例,构建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检索的方式收集东北地区田间试验中春玉米地膜覆盖功能数据,明确作物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经济产量相关关系,量化作物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增产功效,筛选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指数,参照作物需求阈值标准和经济效益,明确东北不同熟期春玉米地膜覆盖种植范围,形成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性区划。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地膜覆盖耕作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产量与≥10 ℃积温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P < 0.01)。基于春玉米地膜覆盖适宜性的评价体系,计算了地膜覆盖适宜指数,完成东北地区春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适宜分区。作物地膜覆盖适宜性相关研究可为中国地膜投入量零增长和地膜污染综合防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利用GIS对长丰县不同耕地中的草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建立评价基础属性数据库、选择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和隶属度等,得出长丰县不同耕地上草莓适宜性评价的分级方案,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GIS技术进行草莓适宜性评价研究,可以从宏观上合理布局草莓的种植,实现产量的最大化,为稳产增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也能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浠水县林地适宜性评价及林种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5项因子,应用GIS技术对浠水县林地适宜性及林种结构调整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浠水县63 054 hm2的参评土地中,最适宜林地占48.7%,适宜林地占33.0%,勉强适宜林地占17.5%,不适宜林地仅占0.8%。其中3,905 hm2大于25°的坡耕地5、792 hm2未利用滩地及302 hm2的荒草地均为最适宜和适宜林地,应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荒滩)造林尽快充分利用。根据不同林种对立地条件及林地适宜度等级的要求,浠水县林业用地可增加经济林面积2 699 hm2、特用林面积6 378 hm2、防护林面积13 122 hm2,减少用材林面积11 797 hm2,通过林种结构调整可使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由调整前的8.3%提高到37.8%,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改善林种结构,为浠水县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