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及专用改良剂改良龟裂碱土的效果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施用土壤改良剂是在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土壤改良方法的新方法.本文系统分析了利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对宁夏银北龟裂碱土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后土壤pH、碱化度降幅很大,容重、机械组成、有机质、养分等理化性状略有改善,加入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容重降低约10%,粘粒含量减少,粉粒、砂粒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产量都大幅度增加,但考虑改良剂原料费用后则以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Ⅱ配合施用最终经济效益最大.所以该改良剂可以有效改良龟裂碱土.  相似文献   
2.
龟裂碱土对植被冠层光谱特征及长势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通过统一土壤背景来量化龟裂碱土对其上覆植被冠层光谱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测定,系统分析了龟裂碱土上覆植被在自然和覆盖条件下5个典型生育期冠层光谱特征、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叶绿素值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不同条件下2个生理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向日葵三对叶期冠层光谱反射率较自然条件下在400~520和1 027~1 130 nm平均降低了0.10,在521~1 026 nm平均降低了0.18;其他生育期覆盖条件下冠层光谱反射率较自然条件下在可见光波段下降,在近红外区域增加(其中七对叶期在720~1 050 nm平均增幅为11.29%)。自然条件下三对叶期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值和LAI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47,开花期、乳熟期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值和LAI与三对叶期相关性相似;其他2个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自然条件下在可见光波段与2个生理指标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52,在近红外区域分别为0.53和0.69,覆盖条件下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自然条件。三对叶期建立的叶片叶绿素值和LAI预测方程决定系数最小,现蕾期最大。除三对叶期外,其他时期对2个生理指标的预测模型的拟合度都较高(RSPAD为0.61~0.88,RLAI为0.72~0.92),预测能力也较强;引入土壤pH值可以增强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龟裂碱土上覆植被长势估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为中国同类型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银北灌区龟裂碱土在施用不同剂量土壤结构改良剂(0,150,270,375kg/hm~2)与统一施用定量脱硫石膏(22.5t/hm~2)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施用不同剂量结构改良剂后,0—20cm土层的土层容重、全盐量和pH值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土层,各处理改良效果均较显著,当深度大于40cm时,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施加改良剂增加了水稻的成活率、株高和产量,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龟裂碱土理化性状,促进水稻成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脱硫石膏(22.5t/hm~2)+土壤结构改良剂(270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典型龟裂碱土土壤光谱特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提高基于土壤光谱特征预测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准确性,需要研究土壤光谱特征的因素影响。该文通过对野外、室内预处理、不同含水率、粒径和粗糙度条件下龟裂碱土表层土壤光谱的测定,系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龟裂碱土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碱化程度越强表层土壤光谱反射率越高,在450~925 nm范围内,碱土表层野外光谱反射率比重度、中度、轻度碱化土壤和非碱化土壤野外光谱反射率高7.36%、23.18%、32.10%和39.97%;765、945和974 nm附近是龟裂碱土盐渍化信息的敏感波段;相同土壤经过室内预处理后反射率明显低于野外土壤,且预处理后不同碱化程度土壤间光谱反射率差异也小于野外光谱。土壤含水率较低时,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但当含水率高于田间持水率时土壤反射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整个研究波段含水率为26.45%时土壤反射率较含水率为22.33%和25.39%的反射率平均分别升高39.68%和19.79%。土壤粒径越小反射率越高,较大粒径土壤在760~768 nm形成独特的"双峰"现象。土壤粒径越大反射率受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越小,且土壤表面越粗糙光谱吸收率越大。整体来讲,在450~1000 nm波段范围内,不同碱化程度的龟裂碱土野外表层土壤光谱特征差异显著;室内经过预处理后的龟裂碱土土壤光谱特征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率,而碱化程度和土壤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该研究可以为龟裂碱土盐渍化信息的准确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