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细小病毒 (Goose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 (Goslingplague,GP)的病原体。小鹅瘟是以雏鹅消化道 ,尤其是小肠部位的纤维性、栓塞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该病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高 ,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 ,该病仍是养鹅业最重要的传染病 ,在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严重危害着集约化养鹅业的发展。1 小鹅瘟的发病类型及传播方式小鹅瘟主要发生于 1月龄内雏鹅和雏番鸭 ,是以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炎症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 ,尤其以 7~ 1 0…  相似文献   
2.
李笠 《兽医导刊》2011,(Z1):131-132
一、流行病学患病犬和康复带毒犬(特别是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受染和患病动物的鼻、眼分泌物、唾液中,也见于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脾、脊髓、心包液及胸、腹水中,并且从尿中长期排毒,污染周围环境。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相似文献   
3.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从草莓根部侵入、在茎叶部分表现发病症状的严重的土传性病害,几乎遍布世界各主要草莓产区,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文从病原与传播方式、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草莓黄萎病的研究进展,从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介绍了草莓黄萎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以期为草莓黄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剪象林 《蜜蜂杂志》2011,31(6):28-29
3“二病”的防治“二病”虽然都是因真菌传播感染所致,其病症、传播方式、危害情况等基本相似,防治也大致相同。但是,经仔细观察和研究,“二病”尚有不同点。通过长期反复试验,我发现白垩病感染发病率高,传播流行成灾速度快,但来去匆匆,治疗易行方便,只要防治得法,蜂群综合管理得当,蜜粉源及放蜂路线、场地适宜,可不治自愈。但相比之下,黄曲霉病目前虽然感染发病率低,传播区域小,但是防治成本高、费212费时、治愈难度大,比较顽固。  相似文献   
5.
张兴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254-254
禽白血病是一类禽白血病病毒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经卵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病毒(ALV)的主要传播方式,使该病难以控制,对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猕猴作为一种重要的试验动物,肠道寄生虫不但影响猕猴的健康和质量,而且干扰试验结果,甚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对猕猴肠道常见寄生虫的种类、流行病学、传播方式、治疗手段以及有效管理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为开展猕猴的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的苹果花脸病在田间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ASSVd在组培条件下的传播方式,2012—2015年对河北省顺平南神南村3个果园进行持续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果园A、B、C的显症率分别从3.00%、19.35%和10.00%上升至10.00%、34.41%和22.00%,带毒率分别从11.00%、20.43%和14.00%上升至23.00%、37.63%和30.00%,带毒率和显症率都逐年增加,而且带毒率大于显症率,即有些带毒果树不显症。发病果树田间分布有明显的发病中心。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显症果树ASSVd vsiRNA reads数是带毒未显症reads数的4.08倍,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显症树ASSVd病毒积累量显著高于带毒未显症树。以携带ASSVd的组培苗和无毒组培苗为试材,利用RT-PCR检测明确了ASSVd可通过伤口沾染带毒汁液、组培剪污染、含毒培养基、根系接触进行传播,其中根系接触传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养殖对虾一种似痘状病毒的电镜观察及其传播途径的推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1994年在养殖中国对虾的防病研究工作中,通过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发现在对虾尚未发病前的幼虾阶段,对虾肠组织的细胞内存在有大量的球状颗粒,大小约为80nm这些球状颗粒在细胞核内呈簇状分布,数个或10余个。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芸  王思明 《农业考古》2006,22(4):191-201,203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ruus,菊科(Compositae)一年生草本,原产美洲。向日葵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2003年,我国种植向日葵117万公顷,总产174万吨,其经济价值超过玉米和大豆。向日葵自明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新种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当前在我国茄科作物上的发生危害情况、主要分布地区和自然寄主,明确其主要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2013—2017年采自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海南、湖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浙江、辽宁、西藏和内蒙古13个省(自治区),表现为花叶、皱缩、畸形、黄化、坏死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茄科作物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等样品进行ToMMV的检测。分别将ToMMV进行摩擦接种和注射接种,对感染ToMMV的珊西烟获得的种子及由种子萌发的幼苗进行ToMMV检测,对由健康种子萌发且在含有ToMMV毒源土壤中生长的6—8叶龄辣椒和番茄幼苗进行ToMMV检测,以此开展ToMMV传播方式的测试。在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6科30种植株上开展ToMMV的寄主范围鉴定和不同辣椒、番茄材料对ToMMV的抗性鉴定。【结果】我国13个省(区)共采集茄科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1 622份,ToMMV的平均检出率为2.59%,目前ToMMV已在我国云南、湖南、海南、辽宁、陕西、西藏和内蒙古7个省(区)发生。其中云南、湖南、海南、陕西和西藏的辣椒上有ToMMV的发生,而云南、海南、辽宁及内蒙古的番茄上有ToMMV的发生,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51%和3.46%,尚未在茄子、马铃薯和烟草样品中检测到ToMMV的侵染。ToMMV可通过摩擦、注射、种子带毒及土壤带毒进行传播,且种子带毒率越高,对种苗生长的影响越大;寄主范围测试发现,ToMMV可侵染几乎所有供试的茄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及部分豆科和葫芦科植物。筛选出对ToMMV免疫的辣椒材料1份、高抗的辣椒材料2份以及对ToMMV高抗的番茄材料2份。【结论】ToMMV目前已在我国辣椒、番茄上发生,人工条件下ToMMV的寄主范围较广,致病力强,在我国有逐渐扩散和流行的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蔬菜作物尤其是茄科作物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