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体内常规置有各种导管,即气管插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测压管、静脉穿刺留置管、心包引流管、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这些管道是维持病人生理功能和显示病情变化的生命线,护理技术具有特殊性,且工作量大、难度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近年来,护理界同仁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导管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观察34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对血液有形成份的影响,发现体外循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与血小板有显著降低,而白细胞显著增高,这可能与机械损伤、血液稀释和机体反应有关。因此选用接近人体生理循环的人工心肺机,改进手术吸引装置、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及提高手术质量,可能有助于减少体外循环对血液有形成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应用现代体外循环技术,实施完全心肺转流的低温体外循环,首次在我国兽医临床建立了28只犬低温体外循环实验模型。探索适用于小动物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手术操作、心脏停搏与复苏、体外循环灌注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表明,选择右侧第4肋间进胸,从右心房施行前后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根部置供血管是简便易行的手术通路。采用部分晶体液与全血作预冲液,体外转流维持中度血液稀释(平均2368±327%),最低温度控制26℃左右(平均2614±077℃),血流复温至36℃左右(平均3597±068)开放升主动脉,转流中灌注压维持50~90mmHg(平均72±13mmHg),灌注流量80~100mL·kg-1·min范围,是低温体外循环下开展犬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采用冷晶与冷温血停搏液不同灌注。结果显示,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最高,并且复跳迅速,心搏有力,正性肌力药应用剂量小,复跳后辅助循环时间明显低于冷晶停搏液灌注组(P<005)。  相似文献   
4.
1病例 患者,男,43岁,58kg。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入院。查体:脾肿大,心律不齐,胸骨左缘可闻及Ⅳ~Ⅴ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5.4万/uL。心电图:房颤,左室劳损。心脏彩超:主动脉关闭不全,左室增大,左房内赘生物形成。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巡回护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1998年2月所施行的450例体外循环手术巡回护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50例,其中男243例、女207例,年龄2.5~57岁。450...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下,由于实际负利率的存在,部分货币资金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游离出银行体系独立运行。从而形成了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态势。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反映了我国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资金体外循环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出实际可行的对策来解决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安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CPB)中的麻醉效果,本研究选用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安氟醚吸入麻醉;开胸后进行全血肝素化处理,分别于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机进行CPB;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CPB前即刻(T2)、降温至30 ℃(T3)、阻断主动脉前即刻(T4)、阻断主动脉后4 min(T5)、开始复温即刻(T6)、停CPB即刻(T7)、关胸后即刻(T8)及手术结束拔管后10 min(T9)10个时间点各组试验猪的生命体征、鼻温(N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及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结果2组试验猪于CPB实施前后的基本情况如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T0和T1相比,各组试验猪在CPB进行时其NT、HR和MAP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安氟醚吸入麻醉均可用于巴马小型猪CPB中的麻醉。选用丙泊酚时,应根据手术过程中试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用量;而安氟醚麻醉过程相对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在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其在围术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例患者分别在术前1d.术后1h、1d(约15~18h)、2、3、4、5、6d晨分别取静脉血,留肝素化血浆测心肌酶,并同时怍标准12导联EKG,20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先天型心脏病修复术2组。结果;2组患者术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lh同时升高到术前的2~43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心肌酶的释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CHD组的5种心肌酶较CABG组的要稍微高一些,而CHD组较CABG组恢复的快一些。结论:2组术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CK—MB释放术后1h达高峰,恢复最快.CK次之,术后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和恢复次序基本一致.心脏术后心肌酶升高的倍数如大干5倍尚不能诊断PMI,CK及CK—MB对CPB心脏直视手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程度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时血液中CD14 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及其胞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乌司他丁对外周血液中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前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000 UI/kg,对照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前(T2)、主动脉开放时(T3)、主动脉开放30 min(T4)、术后5h(T5)、术后第2天晨8时(T6)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和HSP70表达变化;ELSIA检测上述各时点TNF-α、IL-6的血浆浓度。结果两组在T2~T6的CD14 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和其胞内HSP70表达以及TNF-αI、L-6血浆浓度均较T1的增加(均P<0.01或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的上升幅度低(均P<0.01或0.05)。结论CPB时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可能通过减少HSP70等内源性危险信号产生,抑制TLR4受体表达而减轻CPB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经验.方法 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ECC下作心脏移植术,体循环预充以胶体为主,中度血液稀释,用膜式氧合器,非搏动灌注,流量2.4~2.8L/(min·m2),灌注压力维持在80~120mmHg,根据心脏病例特点及术前检验结果预充白蛋白、血定安等,采用中低温ECC技术.结果 ECC时间150~203min,主动脉搏阻断时间78~84min,热缺血时间2~3 min,冷缺血时间98~143min,3例心脏移植术顺利.2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10瓦秒除颤复跳.结论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中,增加胶体预充,低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肌保护,平稳的体外循环操作,术中监测及及时纠正代谢紊乱等综合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